《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5-10-07 21:42:26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13篇]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作,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在众多古典小说中,我与《西游记》的感情最亲密,它描绘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使我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了令人神往的离奇世界。

《西游记》描绘了神魔仙鬼妖,其中五位主要人物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遇千魔万怪,趟过千山万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雷音,修得正果。小说中五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非常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心向佛,却肉眼凡胎,无法明辨是非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路上任劳任怨的白龙马、沙僧,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孙悟空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一书中的重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机智勇敢,嫉恶如仇,一路上降妖除魔,一次次化险为夷,为打通西天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三打白骨精”一节中,悟空三次击退妖精,险境逢生,但是自己遭到的却不是喝彩而是误解和嘲讽。第一次悟空击退了变成村姑的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好人,欲让他走,后在悟空恳求之下才同意他留下,其实,这时的悟空已经知道唐僧无法明辨真相,如果白骨精又来了,自己完全可以翻个筋斗,在云上看着师父被抓,这样既不会遭到师父误解,师父也不可能怪他,最多只能怪自己肉眼凡胎了,但是,悟空他有吗?没有。第二次悟空又一棒把变成老太太的白骨精打死,这就从侧面形象的体现出了悟空有着一颗为大局着想的心,但结果怎样呢?悟空被唐僧念了20遍紧箍咒,唐僧又驱他走,悟空只说这是最后一次。当白骨精第三次出现时,悟空灵机一动,暗中叫了土地山神作证,最终一棒劈得白骨精显露原形。本节中白骨精虽然把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到,但依然有着漏洞,这件事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还要观察其细处,要深层次地去思考。

《西游记》中白龙马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我却以为白龙马在小说中起到了强有力的链接作用。话说悟空被逐走,师徒三人继续上路,八戒化斋却草丛睡觉,沙僧去寻,唐僧被掳,后因宝象国公主相助师徒去了宝象国,不料八戒、沙僧除妖不成,八戒钻泥潭逃走、沙僧被掳、唐僧被变成老虎,眼看师徒性命难保,白龙马得知此事变宫娥行刺妖王,却被妖王打伤,八戒回来白龙马告知此事,八戒不由分说,叫小白龙回河里,自己把行李一分回高老庄,小白龙眼中滴泪到:“师兄啊,你休生懒惰之心!”经不住小白龙的恳求,八戒请回了孙悟空,悟空用法力、智慧降了妖精,救了师父。师徒四众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一同走向西天之路。

这里若不是白龙马的真诚劝说,他们师徒四众可能就散伙了,这样也就不可能到达雷音,修得正果,所以我说白龙马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也可看出八戒还是凡心未泯,整篇小说中,八戒是好吃懒做、好色的代名词,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说: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可见其受菩萨教诲后并未觉悟,也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未修成佛,只得个“净坛使者”的称号,也是理所当然的。执着坚定的追求,才能获得最终的成果。

我爱西游记,爱在这广阔的神话世界里遨游,《西游记》任何人都值得看,值得百看,你必会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且看俺老孙七十三变——泼猴孙悟空成长记。

我们在年少时总会有过张狂,有过叛逆,这些就像我们命运长河里一阵阵流星。虽然只有一刹那,但却给我们的人生增加几分色彩。

这个暑假,我翻开《西游记》,一个一个跳跃的文字在我面前呈现,这里面的孙悟空武功真的是高的不得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更神奇的是,他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变化着七十二种不同的自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总能用这个绝技化险为夷,可在我看来,他不应只有七十二变,应再多有一变——由“泼猴”到“圣佛”的转变。

孙悟空是吴承恩爷爷笔下一个鲜明又传奇的人物,为什么说他传奇,这还得要从他是一个美猴王的时候说起。

孙悟空出生在花果山,传言说他是从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非同凡人的胆识。从大闹天宫开始,他就给我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那句“不好!不好!若惊玉帝,性命难存”,更让我认为这猴子就是一个敢做不敢当,闯出天大的窟窿却不敢补的人,你说这样的人能落个什么好下场?

果不其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大闹天宫的时候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一天,唐僧看见了,因为心里充满仁慈,把悟空救了出来,后来师徒四人一起到西天取经。在途中,遇到了六个强盗,他们向唐僧师徒勒索钱财,悟空冲动地拿起金箍棒将他们打死了,唐僧一气之下将他赶走。刚踏上“西经之路”的悟空是非不分,举动轻率,那六个强盗只是六个普通的凡人,虽经常小偷小摸,但不致死,悟空却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他们打死,这时的悟空仿佛一个未成熟的花果,从头到尾都展现出一副青涩相貌。唐三藏知道悟空有如此轻躁的心性,所以严格的管教他,稍有行为差池,便会给他念紧箍语,悟空慢慢的学会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三打白骨精一章中,白骨精几次三番假扮成凡人,企图诱骗唐僧,可悟空有火眼金睛,识破了她的诡计,打死了白骨精的.肉身,可唐僧他们却被现象所蒙蔽,赶走了悟空,后来唐僧他们被白骨精抓走了,幸亏悟空不计前嫌及时将他们救了出来,并一直跟随着唐僧。悟空,不会因唐僧的误会而选择冷漠,即使他被唐僧赶走了,可他依然对唐僧保持忠诚。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不要被现象所蒙蔽,不要听信奸人的挑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了救师傅,悟空来到了地狱,被幽冥王一番羞辱后,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却仍然面不改色,只是在一阵阵狂笑中缓缓地走过去。当年那个大闹天宫,威风凛凛、目无法纪的孙悟空,已经不见了。此时的悟空磨去了少年的棱角,成为了这个团队的主心骨。在火云洞里,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红孩儿就用大风卷走了唐僧,可悟空足智多谋,请来了观音菩萨,又借来了李天王的大刀,收服了红孩儿,悟空用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能力保护着唐僧和师兄师弟们,这个团队因为有了悟空有了安全感,他们因为悟空的存在取经路上更不惧艰险。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人总是要成长的,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成熟。人本来就是要经历风雨的,何不让自己先坚强起来,只有克服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见到雨后的彩虹。

我们身为中学生,就像一粒正在成长的种子,我们经过了婴儿的无知,幼年的懵懂,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自己,我们应该多多磨练自己,不断修正自己个性的缺点,早日成为一棵挺拔的大树。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 ……此处隐藏11009个字……悟空用火眼金睛认出了很多的妖怪,可是唐僧却被那些障眼法苦肉计所欺骗不听孙悟空的好言相劝而一意孤行,就像白骨精一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还有就是孙悟空打闹天宫时无人能敌,可取经路上连太上老君的牛与书童都打不过。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西游记还是非常的伟大的。是一部旷世之作!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古典名著千千万。有唯美的《红楼梦》,有智慧的《三国》,有义气凛然的《水浒》……何必喜欢那假假真真,不切实际的《西游》?若是以前的我怕是早已嗤之以鼻了。我想,这应与我的切身体会有关。进入高中的我首次住进了四个人的寝室,感触颇多。所以,今天我们且不谈什么《西游记》中的讽刺社会,批判佛教等一类高深的话题,只想谈谈《西游》中的.四人团队。

首先,得谈谈西经之路的主角悟空了。一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用现代人的话说,他是白领,是骨干,是精英。对于事业有股子闯劲,是先驱者。虽说团队大多是短板效应,但这个团队创下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长版效应团队。居然靠着悟空一人打妖除怪带动了这个团体的升级。

不过,悟空再怎么厉害,也拗不过唐僧。紧箍咒一念,就成了经典。唐僧以华贵穿戴,面容长相,上天注定,外在年龄,等四大要素当之无愧地做上了领导。虽然常常发错了命令,但那只是剧情的需要。否则,一次也不给妖怪机会,只有让老龟在通天河打翻数十回,才能凑足那九九八十一难了。那么,《西游记》也就没有了精彩之处?所以,我们不可否认唐僧的领导地位。

至于八戒,常常对于困难发些小牢骚。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宣泄一下,实属正常。不过,悟能常说“散伙”之类的话,在四人团队中表现出了一种离心力。悟净则常常调解冲突矛盾,表现出一种向心力,使这个集体有了一个向西前行的合力,圆满完成了使命。

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是现实生活中四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随机地出现在我们的四人团体中。因为现实社会,毕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悟空那样样样都出色的人,也没有八戒那样整日牢骚的人,至少我们同寝室的的四人团体里没有。

上次,各寝室在搞寝室文化,我们也不例外。寝室长雪一回来就开始计划分工,大有一番领导气概。兰高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务。荟无精打采地说:“我这周不回家,搞什么!”我眨巴眨巴着眼睛:“没事,我和寝室长也不回去。我们可以帮寝室长设计设计”。当然。只是说说,并没有帮寝室长分担多少。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周一,兰带来了各种手工品回来了。亮闪闪的紫色纸星星,被她的巧手贴作了一环爱心,十分水灵。高雅厚实的壁纸剪作了心形贴在我们寝室门的正上方,加上兰亲手描制的花边,甚是可爱。荟在一旁打打下手,兰又用便利贴在门口贴了成了一片巨大的绿色寝室号“1506”。多有创意!我与雪在一旁不由得点头叫好。嗯,至少从门口看,是我们的寝室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否则,生活老师怎么会在批评别的寝室时,拿我们作对比呢?

晚上,熄灯后,我们常常一边防着生活老师的突袭,一边坐在床上,开着应急灯。或是作业,或是看书。朦胧的灯光中,抬头看看他们,我常常会联想到,在时间和空间的那一头,同一片星空下,唐僧师徒四人坐在旷野——不知何方妖怪的领地上,伴着篝火,静坐念经……

我想,我们的四人团队是个团结的集体,也是一个强大的集体。面对困难,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并进,顺利渡过了一关又一关。而我们高中的生活磨练又何止九九八十一难呢?正像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中唱到的那样,“……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求学的路上,经历拼搏和奋斗,我们将越走越远,最终取得真经,实现自己的梦想,修成正果,各安其位。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西游记》这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但有时,我行我素的精神有点不好。

那两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句话是这样是说的:“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了《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有感触,我想我不会忘记的。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