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豫园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海豫园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海豫园导游词1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豫园原为明代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至20xx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559年(还不是明朝嘉靖年),四川巡抚潘云端开始在潘的住处石春堂以西的几块菜地上修建菜园。经过20多年的'心血,豫园建成了。“于”的意思是“平安”“安泰”。它被命名为“豫园”,意为“岳越老秦”。
豫园,当时占地70余亩,由明代著名园丁张南洋设计,亲自参与建造。古人称赞豫园是“东南一绝”,“东南一名园冠”。
潘云端晚年家境衰败。潘云端死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氏家族日益衰败,无力承担园林修缮管理的巨额费用。明末,豫园被张兆林收购。后来到了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了不让这个著名的地方消失,当地一些富绅聚集资金购买豫园,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修梯田,多造石头。当时城隍庙东边有个东园,现在是内园,豫园略西,所以改名为西园。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战争爆发,外敌入侵上海,英军占领豫园,大肆蹂躏。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刀会在上海发动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中烧杀抢掠,豫园损毁严重。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堂、德岳楼等建筑全部被烧毁。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豫园作为外国士兵驻扎的地方,在园内挖石填塘,修建西式营房,面目全非。
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的豆米业、制糖业、布匹业等20多个工商行业分割,建成公所。解放前夕,豫园亭台楼阁破旧,假山坍塌,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景观逐渐消失。
谢谢大家!
上海豫园导游词2豫园位于黄浦江西岸富贵热闹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相近,是全球有名的江南古典园林,有名中外的胜景事业和游览胜地。豫园是闻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汗青。
一走进豫园就似乎置身于明末清初之时,跟着人流,徐徐的就走进了个约莫能容纳近几千余人的小广场,站立在广场间,中央有个扇展,扇面的书画,有的波涛升沉,有的神采超逸,有的柔中有刚。
环视附近那8层的天裕楼楼顶是凝晖楼,人们站在这画栋雕梁的阁楼上远望,浏览这如诗入画的美景正面是華宝楼,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欢坐此地抚玩楼阁好戏,死后是合业楼也就是著名的小吃广场。小广场东面是城隍庙,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内住民家中十室九空,住民所有在城隍娘娘圣诞(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庙内包罗庙四面的商家所有张灯结彩,为城隍神欢庆圣诞,庙内香火兴隆,流光异彩,璀璨锦绣,宛若瑶池。如果恰逢沐日,更会形成旅客云集,行人如织,人气壮盛的时势。
跟着人流我来到城隍庙扑面的个大门,大门旁的两根石柱上挂着一幅邵華澤的春联:古邑獨鍾潘公明神,熔鑄百年精華;申城偏愛老廟新宇,再造世紀輝煌。
这时我已沉醉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致中了,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九曲桥,桥上人流门庭若市,桥下鱼翔底,偷偷的湖面上充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湖面上浮游着斑斓的色彩,仿佛谁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当轻风缓缓地吹过,湖面上微微荡起的细碎荡漾,似乎一匹新缎折出的轻皱,分外烂漫好看。
园里的围墙,蜿蜒升沉,顶上饰以龙头,并用瓦片构成麟状,象征龙身,一垛墙如居龙游动,称为龙墙。在我国古代,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是不能任意用在构筑物上作装饰的。豫园在建龙墙时已是清末,并且“龙”只有三,四个爪子,是为了避去“五爪金龙”之嫌。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叛逆军城北批示所。玉玲珑是立在玉华堂前的一块高约4米、玲珑透剔的巨石。听说是宋代花石岗遗物。豫园的首要构筑是三穗堂,构筑宽敞,是昔时主人进行筵宴的处所。另外,园中值得抚玩的尚有一对元代铁狮,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岁的银杏。
它那迂腐久长的汗青渊源,色郁味醇的民族气魄威风凛凛,使得豫园成为上海最为闻名的旅游景区。
上海豫园导游词3各位团友: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 ……此处隐藏6926个字……扩建为上海城隍庙。传说中的城隍是守护城市的道教神,同时也是守护市民的道教神。城隍庙是当地神灵膜拜的地方,城隍庙多是生前利民的清官、好官,为的是死后的百姓“抵御大灾,保卫大灾”。上海城隍庙的前身是金山神和西汉的霍光寺。所以庙的前堂还是霍光占着,后堂是献给上海城隍之神秦雨波的,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位于城隍庙西北的寺,原为豫园主人潘云端所建。潘云端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监督淮河疏浚、打捞沉船时,发现了一尊美丽的观音佛像。他很喜欢,梦见他妈妈让他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亭礼拜。因佛像采用珍贵的海水、琼水、沉香木雕制成,香味浓郁,故得名“陈翔寺”(据考证,此佛像是隋朝大业年间南阳红土地国送给杨迪皇帝的.礼物,在淮河风浪中沉没,已卧于河底近千年)。明代以后,陈翔寺搬迁重建,曾更名为“慈云寺”,大小如丛林寺,相当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寺。虽非原貌,但仍是诸佛之宝,香火终日旺。馆内还有一个仲尼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
明代豫园是上海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东南一秀”的美誉。该公园由潘云端于1559年(明朝嘉靖38年)创建,潘云端是明代学者,上海人,曾在四川有组织政治事务的历史。当初占了70多亩,一度兴盛。几经战乱,仍有三十余亩。花园布局精巧,景色宜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径通幽,假山怀中潭水缠绵,名贵花木与奇石争奇斗艳,尽显“江南名园”风采,留下了清代上海著名的“小刀会”起义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风景的精华,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它是由明代最权威的名医狄山张南洋精心设计,在浙江武康用几千吨黄石建成的。
雨花厅前的“玉陵龙”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代人对石头的评价有“皱、漏、透、薄”四个标准,而玉、玲珑都是上乘的。在“渗透、渗漏”的基础上,覆盖全国,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河南花园有许多砖雕和泥塑,历史悠久,非常美丽。
豫园有许多名树和古树,有3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树。花园里最古老的树是万华大楼前的银杏树,它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
1961年,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游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重,弯弯曲曲梯田满姓”。坐化湖光山色,豫园历史悠久。
上海豫园导游词9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昨晚大家都睡了吗?太好了。我真的很抱歉昨晚我的行李迟交了。由于行李车坏了,我们不得不要求再要一辆。顺便问一下,你打开行李了吗?难怪外面阳光明媚。我们的导游经常说:“客人们把阳光装在包里带来了。”为此我感谢你。言归正传。我已经宣布了早餐的时间表。今天我们要去海老城,那是豫园和豫园商城的所在地。
我们的车在外滩行驶。在你的左边是著名的黄浦江。我们将来会来这里。
为了节省时间,我先说说中国园林和河南园林,再去河南园林。
在中国,园林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豫园是一个私家花园。中国园林有很多技巧,比如借景、挡景等等。但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假山。私家园林大多位于长江以南,因为水源多,岩石多,适合假山。豫园建于400多年前的明朝。店主姓潘,是个大官。他建造这个花园是为了取悦他的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所以豫园中的“于”字,就是“于曰”的意思。可惜他父母在看到豫园竣工后去世了。清朝末年,潘家势单力薄,其子孙将园子卖给当地行会。豫园成为名宿还有一个原因。1853年,上海爆发了刀会起义,公园里的一个大厅曾被用作总部。豫园是今天的必看之地。所以我建议到了以后千万不要分开,最好在一起,好吗?
这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了,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位是121。我觉得最好不要发生。我举着小红旗,你们都陪着张先生殿后。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因为是正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你呆了很久。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风景。还有,据说鬼只能直线行走,不用担心会遇到鬼。
桥中间有一个亭子,建于清朝,80年前改成茶馆。老人喜欢早上来这里,见见朋友,沏壶茶,聊聊天。一般来说,他们喝一种叫做龙井的绿茶。这家茶馆也是外国领导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上海,也去茶馆喝茶。
的确,在这里喝一壶是一种享受。想象一下,有一年夏天,你来到茶馆,坐在窗前,低头看着满是荷花的绿色水池。一阵凉风迎面吹来。在优雅的江南丝竹中,你调出茶壶,慢慢啜着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自己像个仙女。
你也要一壶吗?对不起,我还是放不下你。看完豫园可以做决定吗?
谢谢大家!
上海豫园导游词10各位团友:
豫园位于黄浦江西岸繁华热闹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邻近,是举世闻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走进豫园就仿佛置身于明末清初之时,随着人流,渐渐的就走进了个大约能容纳近几千余人的小广场,站立在广场间,中央有个扇展,扇面的字画,有的波澜起伏,有的神采飘逸,有的柔中有刚。
环顾四周那8层的天裕楼楼顶是凝晖楼,人们站在这画栋雕梁的阁楼上眺望,欣赏这如诗入画的美景正面是华宝楼,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欢坐此地观赏楼阁好戏,身后是合业楼也就是有名的小吃广场。小广场东面是城隍庙,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内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圣诞(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庙内包括庙附近的商家全部张灯结彩,为城隍神欢庆圣诞,庙内香火旺盛,流光异彩,璀璨瑰丽,宛若仙境。若是恰逢假日,更会形成游客云集,行人如织,人气鼎盛的.场面。
随着人流我来到城隍庙对面的个大门,大门旁的两根石柱上挂着一幅邵华泽的对联:古邑独钟潘公明神,熔铸百年精华;申城偏爱老庙新宇,再造世纪辉煌。
这时我已陶醉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九曲桥,桥上人流熙熙攘攘,桥下鱼翔底,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湖面上浮游着斑斓的色彩,好像谁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当微风徐徐地吹过,湖面上微微荡起的细碎涟漪,仿佛一匹新缎折出的轻皱,格外绚丽悦目。
园里的围墙,蜿蜒起伏,顶上饰以龙头,并用瓦片组成麟状,象征龙身,一垛墙如居龙游动,称为龙墙。在我国古代,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是不能随便用在建筑物上作装饰的。豫园在建龙墙时已是清末,而且“龙”只有三,四个爪子,是为了避去“五爪金龙”之嫌。点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城北指挥所。玉玲珑是立在玉华堂前的一块高约4米、玲珑透剔的巨石。据说是宋代花石岗遗物。豫园的主要建筑是三穗堂,建筑宽敞,是当年主人举行筵宴的地方。此外,园中值得观赏的还有一对元代铁狮,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岁的银杏。
它那古老悠久的历史渊源,色郁味醇的民族风格,使得豫园成为上海最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