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必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课时:5课时
单元总目标:了解和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纸盒、瓦楞纸板、旧电线、塑料瓶、蛋壳、胶泥及其他多种可能利用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小摆设,了解设计从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一
课题:装饰风格欣赏
课题: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3、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的风格特点。
2、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初步的装饰设计。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认识的异同。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各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和装饰设计效果图范例。
学具——自己选择的能反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空间风格特点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介绍生活空间的基本设计风格。
2、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简单对比介绍人们生活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空间风格特点。
3、结合图片和演示,结合图片和演示,介绍生活空间的整体策划基本方法和装饰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方法。
三、发展阶段:
1、分小组,从自己最熟悉的人的职业、年龄的角度讨论人们对温馨和谐生活空间的认识和要求并归纳整理小组的最佳结论。
2、对符合小组结论的生活空间进行整体策划。
3、由教师统一给出一个生活空间的具体参数,如面积、结构、环境等,分组结合整体策划勾画装饰效果图的草图,
四、收拾与整理
可以让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勾画草图,大家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由擅长绘制设计图的同学最后绘制出代表小组成果的设计草图。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设计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一个虚拟的空间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后
面的课程进行加工修改。
2、尝试为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进行装饰设计。
课后记:
活动二
课题:织物设计实践体验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3、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重点:
1、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织物产生的不同装饰效果。
2、根据自己对织物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难点:认识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和美感装饰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欣赏、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可进行展示的多种织物的小样品。
学具——上节课自己绘制的装饰效果图的草图;自己收集的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料;织物的小样品;进一步修改加工装饰效果图的文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展示织物应用和织物装饰比较明显的生活空间图片及影像资。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织物在生活空间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2、结合同学们的认识,介绍织物在生活空间中的应用范围、造型特点和材质、色彩特点。
3、展示织物样品,启发同学们选择和引入合适的织物完善自己的装饰设计。
三、发展阶段:
1、延续第一次活动进行设计的分组,结合对织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修改完善。
2、仍可以由每位同学按照自己对小组最佳结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原有草图上进行加工。
四、收拾与整理:
小组同学共同展示作品,进行比较后取长补短,在原设计草图的基础上绘制能体现织物对生活空间影响的设计效果图。同时集体讨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准备。
课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结合运用电脑3D立体模型制作软件和平面图设计软件,在电脑中搭建虚拟的空间模型,可以将织物效果引入。
2、尝试从造型变化的角度、对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间的织物进行再设计,以产生或加强装饰感。
美术教案 篇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观察物体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关系,
合理的添画立体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合理的.添画物体的立体形。
教学难点:物体纹样的添画随着物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由模板的添画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模板生猜象什么。(坛子、火锅)
2、教师在模板上添画后学生看象什么。(火锅)
3、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或国外形结构特点。
火锅包括:炉筒、锅身、底座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1、通过对火锅实物和模型添画图的对照观察,认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2、通过对球鞋、玩具图片的观察,了解其外形特点,区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3、板书:外轮廓线内轮廓线
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灯片,掌握合理 ……此处隐藏5600个字……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美术教案 篇8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创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现。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大片苍翠的森林,传来了一阵阵小鸟欢快的呜叫声。在大树繁茂的枝叶中穿行,一个个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鸟窝出现在眼前,这是小鸟的家呀,鸟妈妈和鸟娃娃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游戏,
有的在捉虫??他们幸福地生活着,充满了甜蜜和温馨。这时,一只快乐的小鸟被定格在屏幕上。
2.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小鸟结构图,简单讲解小鸟的基本形体结构。头(眼睛、嘴)、身体、翅膀、尾巴。
3.接着画面出现人们乱砍乱伐,使小鸟们无家可归。一只小鸟一会儿飞向东,一会儿飞向西寻找着自己的家园,最后累极了,疲惫地落在一棵树桩上,一滴泪水从它的大眼睛里落下来,渐渐地形成了一行字:小鸟的家?
二、新授
1.师:同学们,看了动画片以后,有什么感受要告诉老师吗?生:小鸟太可怜了!
师:为什么说小鸟可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因为树都被砍光了,小鸟没有家了。
师:没有了树,没有了森林,不但小鸟们没有了家,还会造成什么样更严重的后果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森林的保护。设想:如果树木被砍光了,水土流失、大地沙化,原来绿色的草原变成了一片荒
漠,小河干涸了、鱼儿死去了,小鸟不但失去了家园,也没有了食物来源,后果会是什么样?
生:小鸟也会失去生命。
师:大地变成一片荒漠,我们人类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生存吗?生:不能,最后,我们人类自己也会受到危害的。
师:同学们,我们要行动起来,应该怎么做呢?你想过没有?生:从小就要有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生:我们要栽树种花,给树浇水、施肥、捉虫,让小树快快长大,变成森林。这样小鸟就会飞来安家了。
生:我在小树边给小鸟建一座小房子,让小鸟住在里面,等树长高了,它会叫来更多的小伙伴在树上安家。
生:我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三、绘画创作,
1.引导学生想象,分组讨论设计怎样的画面
2.老师示范指导
3.画面以“小鸟的家”为主题,绘画要大胆,画面要饱满,画树的时候,注意前后层次。
四、作业展评并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画”也非常漂亮。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小鸟的家》意在给孩子们提个醒,帮小鸟找家固然重要,保护好小鸟的家园更重要。《小鸟找家》是从小鸟贪玩、迷路找不到家了,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小鸟找家这一层面,开发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爱心。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
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小鸟的家》是从环保这一大的主题切人的,设计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声形兼备的特点,用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感同身受,小鸟快乐,他们高兴,小鸟悲哀,他们难过。随着镜头的转换和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感受到了土地沙化的恐惧,重新体会生活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环境里的美好。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沉重,他们不理解,砍掉一棵树小鸟怎么就没有家了呢?这也正是本课设计时列为重点环保教育的主题。我利用“生态平衡图”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的作用,使他们渐渐地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生活得幸福快乐,必须保护好环境,从小做起。从爱护每一棵小树做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
美术教案 篇9教学目标:
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在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的能力。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学生作品(一组以橙色为主要颜色,一幅以蓝色为主要颜色)
2、提出问题:这样的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分别有冷、暖的感受。
如果我们将冷、暖色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画艳丽的大公鸡。
三、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利用色环,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2、欣赏书中作品。提出问题:
作品中哪些颜色用得有规律?
哪些颜色用得随意性较强?
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提出质疑: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此解决构图、动态、色彩搭配,冷、暖色衔接等问题。)
四、作业要求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五、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老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七、课后拓展:
欣赏大师之作(如塞尚的静物画、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