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箫》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箫》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箫》音乐教案1【设计理念】
首先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否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是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了猜乐器,穿插游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注重儿童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我们都知道,人们对音乐的了解,都是从耳朵开始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对学生开启音乐之门是至关重要的,在聆听《箫》时,我采用让学生先听歌词,然后再让学生把听到的歌词用动作表演出来。学会后,带着这成功的喜悦为歌曲加入新鲜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感受抒情、愉快的歌声感受后唱,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感受到歌曲亲切的、活泼的、好听的旋律情境,激发了学生创编歌曲的兴趣。如果他们持续这种兴趣来学习,那么,学习变为一种主观需要,学习将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分小组自由选择(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自由表演歌曲。
【教学重难点】
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箫、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
同学们你好你好
1 5. | 5 4 3 2 | 1 -|
你好()老师你好
常规教学
二、共同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律动。(伴奏:爵士音乐)
在律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爵士音乐,使课堂的音乐元素多元化。
三、乐器导入
1.猜乐器(课件出示:三角铁--响板)
2.出示乐器--萧
3.吹奏歌曲《箫》的旋律。
用箫引《箫》,即让学生认识了民族乐器--箫,实物也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感。为后面充满兴趣的`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四、
学唱歌曲
(一)初学
1.听音乐记歌词。
2.跟着音乐加动作。
3.试用"lu"来唱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4.找前五句的规律
5.音符接龙游戏。
6.学唱前五句旋律。
1)大家再找找规律,看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一句他是"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只是吹响,第二次"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就有难度了,他"了"里面就有内容了。
3)学唱后两句。
4)老师范唱,同学们看歌词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5)和老师进行歌词接龙游戏。
6)完整地唱歌曲。
(二)加叹词
引导学生庆祝学会歌后的心情,并加上动作。
(三)感受不同旋律
1.用舒缓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2.用欢快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四)演唱比赛
与原二年级三班的田正阳同学作比较,处理歌曲。(老师录好田正阳唱歌)
1.生找区别,处理歌曲。
2.跟琴声的强弱,唱歌曲。
让学生完整的感受音乐。
让学生感受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和成功后的喜悦。
在老师唱的同时,让学生找相同旋律,来降低学习难度。
音符接龙游戏为学生三年级学习歌谱打好基础。
老师用形象的描述来简化歌曲,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歌词。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这首歌曲用抒情和欢快的旋律弹奏,让学生进行无限制的遐想。
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努力演唱好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和唱歌方法。
五、创编歌词
1.聆听流行唱法的《箫》找出歌词的不同地方。
2.学生自由创编歌词。
3.大家一起唱创编过的歌词。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自由表演
1.小结今天表现歌曲的四种方式(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
2.学生每小组选其中一种表现方式进行创编。
3.小组展示
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歌曲的方式,全面提升学习兴趣。自由表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箫》音乐教案2教学内容:
表演《萧》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本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2.初步认识民族乐器——萧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由我国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一段音乐《喜洋洋》大家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仔细观看。
(2)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扬琴、二胡、古筝、笛子·······)
(3)师:同学们可真棒认识那么多的民族乐器。竹笛是我国的民族吹奏乐器,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民族吹奏乐器——箫。你们知不知道萧是怎么吹得吗?谁能来给我模仿一下?
(4)师请学生模仿吹奏萧的姿势。
师:俗话“说横吹笛子竖吹箫”,箫是竖着吹的。下面咱们来听一段箫吹奏的
音乐,咱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箫的动作。
(5)师播放音乐,学生模仿吹奏,
(6)师:同学们模仿的可真像,老师仿佛听到了你们的吹奏的音乐。萧的音色低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萧为名的歌曲。(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箫》
师导入:看,有个小朋友正在学吹箫。
1.听录音老师范唱歌曲。
2、师生互动讨论:
小宝宝学吹箫时是怎样的心情?
1.老师唱歌谱,听听音乐中哪 ……此处隐藏2811个字……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形象,并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运用连贯的、有支持的气息,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萧、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题:
(一)认识中国传统乐器“萧”。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出示乐器萧),请问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如学生误认为竹笛,下一步就要讲解“萧”和“竹笛”的区别)
(二)了解“萧”和“竹笛”的区别:
师:播放用“萧”和“竹笛”演奏的视频音乐各一段,请学生说一说萧和竹笛的异同,教师作总结。
生:……
(三)揭示课题:
师:嗯,你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萧》,它是一首汉族名歌。(多媒体出示课题)
(说明:针对农村孩子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可能有很多孩子都还不认识“萧”这件乐器。所以采用“视觉、听觉”为先,从认识中国传统乐器“萧”入手,并了解萧和竹笛的区别,感受萧的音色特点,逐步导入课题,一举两得。)
三、新授歌曲《萧》
(一)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范唱歌曲《萧》,并给学生提出听赏要求。
生:静听教师范唱歌曲,并思考问题。
思考: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中主要描写了什么?
(说明:完整地聆听歌曲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形象,在听赏前给学生提出听赏要求十分重要,启发学生在听赏中的思维方向,同时留下想象的余地。)
(二)学唱歌谱
1、教师范唱歌谱,请学生找一找歌谱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2、教师钢琴伴奏,师生接龙视唱歌谱。
3、注意最后一句中的附点音符及连线的作用。(解决难点)
4、小组合作,有选择地视唱部分曲谱。
5、在钢琴伴奏下,用LU音连贯的哼唱乐曲,体验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
(说明:教师范唱全谱,先给予学生一个聆听正确示范的机会和视唱前的缓冲过程,再把枯燥的识谱学习融入师生接龙游戏中,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省心,在不知不觉中熟悉音位、掌握音高。)
(三)学唱歌词
1、再次聆听歌曲原唱,请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2、教师播放歌曲《萧》伴奏音乐,学生集体轻声跟唱,自学歌词。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试着填入歌词。
4、指导学生根据歌词或者乐句的分句进行呼吸,以保持连贯。如:
ⅴ
ⅴ(ⅴ)
5、跟着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一)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说明:让学生再次聆听范唱,再集体跟着伴奏音乐自学歌词,对于不够擅长演唱或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以互助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歌唱自信心的树立。)
要求:用明亮、连贯、舒展的高位置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以理解歌曲的感情为主,以情带动声音、以声渲染情感,表达歌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第一、二句要表现小宝宝得到一管萧的喜悦心情。
第三、四句要唱出小宝宝吹萧的认真劲儿。
第五、六句要表现小宝宝学会以后的高兴心情。
(说明: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用较高的声音位置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歌唱能力。用较高的声音位置演唱歌曲,培养良好的歌唱能力。)
(二)运用多种演唱形式(领唱、对唱、齐唱)演唱歌曲。
(三)师生相互及时评价。
(说明: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唱会、唱好歌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形象。师生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建立自信,共同进步。)
五、拓展部分:(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要求:伴奏音型要符合歌曲情绪需要及节拍的强弱规律。(如发现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可以参入指导。)
2、师生共同评价:
说明: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即兴伴奏,既能体现出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程度,又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能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注:如课堂时间不允许,本环节就留给学生课后去构思,为下节课作准备。)
六:本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下课,师生再见!
《箫》音乐教案7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做游戏来完成打电话这节课。让孩子们在一起互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自己创编打电话内容
并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电子琴,电话 小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教师出示手偶,提问孩子看今天谁来了,(小娃娃)她叫豆豆,在从身后取出一个,她叫点点,豆豆和点点来我们班了,看看他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老师表演打电话的情景,幼儿欣赏。
一天,豆豆呆在家里,觉得很没劲,于是她就想到了在幼儿园的点点,然后给点点打了电话。
豆豆;喂 喂 喂 你是点点吗?
点点;哎 哎 哎 我是点点啊。
豆豆;点点 点点 你在干什么呢?
点点;豆豆 豆豆 我在幼儿园呢。
3、提问 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豆豆和点点在干什么呢?
那豆豆在哪里呢? 点点在哪里呢?
三、歌曲教唱
1、教师有感情的演唱
2、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唱
4、利用手偶 一边唱歌 一边表演
5、幼儿跟琴声演唱
6、幼儿分组演唱
7、合唱
8、请小小朋友们来表演打电话的游戏
教学反思
让幼儿能在玩中学 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的活动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