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30 08:48:11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幼儿对小动物都很喜欢,导入时借用小鸟这一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引起孩子的专注力和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出现,给孩子们一个视觉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观看了解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过程。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ppt课件:鸭、鹅、鸟)

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评析:对于常识的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这些动物妈妈”从具体再到抽象,并及时的帮助幼儿梳理并小结,让孩子对”卵生”的概念更加的形象。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ppt课件:鹰、蚂蚁、鱼、壁虎)

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ppt课件,猪、牛、兔……)

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评析:图片的的一一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X,也是帮助幼儿记忆胎生、卵生的一种直观、有效地方式。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评析:“比赛”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竞技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都想通过努力得到小红旗为自己队争光。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一)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发光的原因。

(二)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

(三)欣赏萤火虫的相关歌曲,学会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

(四)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萤火虫。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影片《车胤襄萤》,做好相关处理剪接。

(三)小电池照明器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上投影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

2、原来它们是一群小昆虫,它的名字叫萤火虫,我们放大一只仔细看看它长的什么样子?萤火虫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翅膀、有三对足。

提问:萤火虫的特征与昆虫基本特征相符吗?它是不是昆虫?

(二)扩大知识视野,认识不同种类萤火虫

1、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有许多的.萤火虫长得都不一样,就象我们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不一样,大自然真奇妙。

2、观看不同的萤火虫,解释有的看上去好象没有发光的原因。

(三)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

2、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

3、有很多人早就发现了萤火虫神奇的本领,把它写进了故事、儿歌、歌曲中,我们来听一首《小小萤火虫》的儿歌。

(四)观看电影故事《车胤囊萤》

1、萤火虫还和我们人类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个故事叫《辄襄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幼儿观影。

3、提问:主人公车胤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4、你想到可以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五)表现萤火虫的闪烁的情态、飞舞

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

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自我评价:

该活动将科学教育与电影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使幼儿获得丰富知识又发挥了电影教学的优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与互动,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中主人公刻苦读书的恒心与毅力。生动的影片内容,把幼儿引入了一个饱含人文教育价值和审美的艺术境界,让幼儿体验什么是真、善、美。

小百科;萤火虫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和小组内的同伴协作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各种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植物图片若干。

2.DVD: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 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的观察兴趣。 观察种子的图片,听故事,提问这些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提问:你看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有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小苍耳也迫不及待地骑上了“白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2. 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种子要长有羽毛、倒钩呢?(幼儿自由讲述已有经验,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是与它的传播、繁殖密切相关的。)

那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自由讲述)

观看DV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风传播、动物和人传播、水传播、粪便传播、弹射传播。

3. 能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呢?请你和同组的小朋友将它们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给图片分类,进一步感知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分类过程:

建议:

1.在散步及户外活动时,可寻找种子,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讨论、探索其传播方式。

2.在区域中及时更新图片,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日常活动中可欣赏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

评价:

能根据种子的外部形态判断其传播方式。

活动结束

附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户籍的警察。 他每天夹着个小本,调查着这块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来历。 他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 他知道,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实像个小炸*,太阳一晒,果皮爆裂了,会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 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贪嘴的小鸟,吞下了樱桃,然后把樱桃核和鸟粪一起拉了出来,掉在草地上,樱桃树苗就这样长出来了。 近来,他发现,草地上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两棵苍耳,在苍耳的绿枝上,还结出了好多带刺刺的`小苍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呢!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小苍耳们看看刺猬也都乐了,他们是挺像的。 正巧这时一只小白兔跑过,他向小刺猬问好,并请他有空来做客。 当小白兔离开时,小刺猬发现,有三个小苍耳子,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苍耳,骑‘白马’, 没腿也能跑天下, 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小刺猬乐了,他终于懂得了——苍耳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骑“白马”的苍耳

教学反思:

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针对课文结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苍耳的传播方式之后,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归纳蒲公英、凤仙花、樱桃的传播方法。我认为最大的遗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充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用一个词简练总结出各种植物的传播方法。本课教学环节设计有点多,所以处理得不够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云、风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现状观察:

1.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不会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衣服;

2.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幼儿缺乏将所感知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能力,需要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导;

3、通过日常游戏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初步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萌发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气球、纸球、乒乓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无盖纸盒五个。

天气预报录像片断;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国旗的`图片。

2.经验准备: 喜欢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活动。

有一定的倾听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风,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活动难点:

游戏中尝试控制风的大小与方向。

活动过程:

突出师幼互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戏感知

每组桌上有气球、纸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幼儿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戏——不用手却让玩具动起来

思考并交流——怎么让玩具动起来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

为什么有的玩具动了,有的玩具没有动?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用嘴吹和用纸板扇都能有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部分:观察讨论

1、每组选一名幼儿,自选方法,可以用嘴吹纸球、也可用纸板或其他材料扇纸球,同时比赛,看谁的纸球远;

幼儿讨论——用嘴吹和用纸板扇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用嘴吹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怎样得到大一点的风?怎样得到小一点的风?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风有大小的区别。

使劲吹风就大,轻轻吹风就小;用嘴吹风小,用纸板扇风大。

2、观看天气预报预报风力风向的片断,了解风有方向。

观看不同方向风吹动国旗的图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风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戏探索

游戏方法:时间:5分钟;要求每组5人,每人一个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边,不许用手拿,也不许用头 、身体去碰球; 把球弄进桌子对面的盒子里。看哪组最快。

初次游戏后,以相机录下幼儿游戏镜头。优胜组介绍经验,全体幼儿观察分析游戏方法

幼儿发现——在游戏中要不断调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进球。

再次游戏,体验成功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风的游戏,了解风的特性,拓展人们利用风的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达时间。

2、通过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作息时间,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时间对比表》。

活动过程:

1、看懂图意:

(1)、教师解释图意:“画面上的两张图,分别表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请你先将两边的钟点数填好,然后比较一下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儿练习,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2、讨论交流:

(1)、集体验证填写的时间是否正确。

(2)、讨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体找出时间差异最大的方面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X。

【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

【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

4、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5、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6、好玩的章鱼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像章鱼一样。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