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06 10:57:13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

词语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字学词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不能忽略。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都是表示颜色的ABB形式的叠词,也是世界真美的外在体现,蓝湛湛是说天空或大海十分广远,看上去深蓝深蓝的,绿茵茵是指树木嫩绿嫩绿的,碧澄澄是指河水清澈见底。这些词语是全文的灵魂,而理解这些词语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纬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时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身边的颜色说起,说说还有哪些景物是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几种颜色的,再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最后进行了ABB形式叠词的延伸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比较、辨析、想象,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在运用巩固中转化为语言的积累,提升了自己的语感。学生对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几个词语的理解是比较深刻和到位的,所以运用起来也是较为得心应手。这样通过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是值得推广。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2

上周二,五位年轻的新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世界多美呀》,现在利用周末的时间,好好的反思一下我的整个教学过程。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采取了中规中矩的识字教学模式,但整堂课下来,感觉没什么新意,学生的气氛没有被调动起来。在师傅的指点下,后采用了“送蛋”的形式,为的是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第二次试讲时,虽说后来有点过于活跃的迹象,但感觉上比第一次好多了。而在真正的公开课中,我对于学生的控制还算比较的理想,基本能做到该活跃时活跃,该安静时安静。

第二个我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在于,不管是在多次的读词语还是在逐个的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的教学线索比较鲜明。由于本堂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我设想也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编成一篇童话故事,让孩子能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去学习、去读词语,而不是在老师的威严下被动的学习。虽说教学过渡语相比于其他老师,有点长,但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觉得多少还是值得的。

毕竟,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这是我经验不足导致的。不过,经验在于积累,相信有了这一次的反思,在下次的课堂上我会上得更好。

首先,我对学生朗读要求过高了,体现在在没有达到准确读出课文的前提下,要求孩子配乐美读,虽说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课文,更快的融入课文的情景中去,但还是有点勉强。

其次,完全是新老师没有经验犯下的错误,比如让孩子齐读时没有用教鞭指着,写板书时老师挡住了孩子的视线等许多看似是极小的细节,但更需要多多注意的地方。

再次,我应该学会取舍了。要知道教师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通传授给学生的,哪怕你的用意是好的,是真心的出于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设的。其实,就这一点,我已经在平时的课堂中留意了,该讲的就讲,太难的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肯定不讲。但可能是把握得还有些许偏差。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的。

最后,要注意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认识汉字,做到举一反三。其实在备课和讲课中我也多少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在讲本科的会认字“极”时,我特意查了字典,它表示最高程度的意思。在讲课的时候,我也说出了它的意思,但没做重点的强调,只是教师自己说出了字义,接下来让孩子组词,有的同学就组出了“极限”这个词,还是缺少教学经验,现在想来应该抓住此点,再次理解极的意思。

再有现在想想是教学顺序出现了问题,由老师先说出极的意思,再让孩子理解“高兴极了”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接下来说说还能说出什么极了。现在想来应该先说说“高兴极了”的意思,再让孩子自己说说极的意思,之后再进行拓展。对于它的同音字“级和及”我也只是简单的说出了它们的基本意思,忘记了对它们意思上的不同的强调。

一次公开课,收获很多,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还有两个亟待思考的问题:1、总结课堂,怎么总结?2、教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要关注学生是怎么会的,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3

苏教版小语第二册16课《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话性质的科普知识短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学知识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获得小鸡出生过程的完整知识,又能从中充分体验到童趣和自然美。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对课标的把握,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小鸡在鸡蛋里发育直到破壳而出的常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感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围绕着两条线进行:一是小鸡生长发育的变化,一是小鸡认识世界的变化。围绕第一条主线,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内化。由分到整,由看明到读懂到会说,教学体现层次感,而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

围绕第二条主线,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在这节课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感受,带着体验朗读的学习习惯。采用的方法也比较灵活:有通过比较句子加强体验的方法:如“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碧的”与“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自己感受句子在旋律、节奏和意境上的优美,并把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也有通过前后文对照来加强体验的'方法:如从“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一句切入,对照小鸡在出壳前后对世界的认识——“黄乎乎”的世界到多彩的世界。随着小鸡认识的变化引起情绪的变化,学生在朗读中必然也会心潮起伏。还有通过表演,通过绘画来激发学生个性感受的方法等。新课标用“感悟语言”代替了过去的“理解语言文字”,基于这点认识,我注重加强学生的朗读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感悟不断深入,因此不仅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词语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字学词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这节课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一组ABB式的修辞语。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感悟课文中四个词的修辞效果,再举例由点带 ……此处隐藏9697个字……以用‘红通通’。”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说“它看见太阳是红通通。”就这样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个“红通通”。接着老师带领孩子认识了省略号,告诉孩子原来小鸡还看到了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再让学生读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课文最后,老师还不忘巩固这些词语,当学生读完课文“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老师接着说“红艳艳的”学生马上又接“绿油油的、金灿灿的、红通通的”。这些练习一步步展开,一步步深入,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训练在不知不觉中,但又那么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怎一个“巧”字了得!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4

从教学思路和课后成效两个方面反思本次课的得失。

在教学思路上,以会认字、会写字为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初读、听读、再读认清汉字读音,把握课文脉络。

具体思路:

一、激趣导入(通过问题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使同学们联系自己的世界练习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展示美丽的景色,让同学发现自己周围世界的美,通过与小鸡生存的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进行对比,发出“世界多美呀”这一声感叹,在书写课题上通过加标点的方式让同学体会小鸡现在的心情,并读出语气。)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大意。(这一部分采取自读、范读、自读、分段读的方式。自读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已学拼音自行解决在读书中所出现字音问题,范读作用是学生听清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并模仿教师的语气加以感情朗读。自读的作用是模仿教师,认清字音,最后分段读检查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理清课文大意)

三、识字、写字

1、词组认读。

2、汉字认读。

3、汉字讲解

4、回归课文。

(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设置这一环节上,首先我以汉字结构作为线索,通过结构找寻汉字之间的特点,提出形声字概念。以此入手,重点发现汉字造字规律,以三个偏旁作为教学重点,以点带面,再通过回归课文的方式,在具体语境中巩固所学汉字)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大体思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确实是无法预想的,具体问题出现在:

1、教学导入效果不好

第一个问题我设置的是要学生回答世界是什么样的,选取素材美丽的地球。可是孩子们在说的时候两个答案让人匪夷所思。答案一:地球总有一天会毁灭。答案二:地球那么小怎么能装下那么多任呢?出现问题的关键是我在问题设置上有缺陷。小学一年的孩子,他们的严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们不会因为所谓的公开课就放弃这种疑问。而且这种疑问与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息息相关,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他们对哪方面知识的过分关注。所以在导入设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的课程的需要,更要考虑的是孩子如何设置才能使孩子沿着所建构的模式去进行,这需要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

2、教学环节形式单一

低年级以认写字为出发点,但是过分的单调的一种形式的认字,势必会造成我们心里的疲劳,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中兴趣,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去寻找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新方法的,在这一层面我觉得最直观,最形象的往往就是孩子记忆最深的。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也体会到汉字教学有很多中方式,每一个汉字的认读又是多种方式的共同结果。

3、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一旦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经常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而不是像一些老教师那样做到游刃有余。也就是说教学智慧海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需要与老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

4、写字练字上有很多不足

作为书法老师,我注重汉字平时写字的训练,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写的字都有很大的进步,可是在本次公开课上,由于时间的问题,对学生汉字指导不到位,课下要抽时间加以指导。

总结: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发现我又成熟了很多,同时也从自己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缺点,只有专注才能有所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反思,勇于发现问题。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5

《世界多美呀》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并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导入应能充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活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上课伊始,运用创设情境,在黑板上展现一个美丽的背景图,多彩的画面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童话般的神奇世界,此时即使老师不急着上,孩子们也会急着想听下文了,想像的翅膀在这里展开,巧妙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让他们不经意地进入课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学习课文的殿堂。

透过小小的洞眼,小鸡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这些对孩子们来说,要准确地理解是多么难啊!但当这些抽象的词儿和画面融合在一起时,世界的丰富多彩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这些词儿在融入大自然的一瞬间,早已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看着这五彩的世界,读着这美丽的词儿,孩子们还能不陶醉吗!

当小鸡急切地走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时,问题“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张大眼睛,放眼望去,还能看到什么景色?”把孩子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也在课堂中唤起了学生原有生活的积累。活动内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式,总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内化和构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个美丽的、熟悉的世界,正是内化、拓展课文语言啊!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红艳艳的、金灿灿的、黑压压的……一个更绚丽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积累、运用语言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学法。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板书边回忆边在背景图上依次贴上图片:鸡蛋、啄了一个洞的鸡蛋、破壳的小鸡、站在石块上的小鸡。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课文四小节的内容,使得课文形象化了,画面也生动化了,同时给学生的背诵搭建了一个平台。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内容,再一次进行记忆。最后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

“世界多美呀”不仅仅是小鸡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们心中的一片乐园。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