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随笔

时间:2025-10-08 23:51:38
中秋的随笔

中秋的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的随笔1

不知道中秋夜会有几人坐在门前,静静地看月亮。守着桂花的清香,与露珠的明澈。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大抵是没有这样的闲心与清趣的。再说,也大多没有一方院落。便是有那一番心情,也没有那一份清静。秋虫的唧唧,只能回到童年里去翻找,大约已经发黄了,破损了。瓜禾的气息,萤火的气息,似乎都停留在时光的哪一个角落里,无处寻觅。

我想要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我想要被淹没。被月光淹没。被秋水淹没。被天光淹没。我是必要出去走走的。我想听听一些声音。我想把我身体里的声音发散出去。我想我回来时,便空了,便轻了。

———徐徐地走在月光如水的夜里,我也并不知道这样走着的意义。只是想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很光明的去处。

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年中最美丽的月亮。一年中最美丽的水。一年中最美丽的天。静影沉璧。没有比这更丰满的了。

又走到那一弯池塘。荷已被人砍削了去。空留垂柳。守着它的暮年。风,很柔,很轻。像是怕一不小心便会把人扎疼似的。

坐在柳树下。透过树隙,望月。柳树叶子好像稠密地长到月亮里去了:月亮的四周镶嵌着碎碎的柳树叶子。也似月亮长出了无限的忧思。撩开树枝望月,月亮很美,很圆,很亮,很干净。不染纤尘。孤标傲世。光照千秋。亘古一轮。

想起吕本中的.词《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便重重地有些替那阁楼里望月叹月爱月怜月盼月而又怨月的女子抱屈了———相爱着的人,总是不得相见。相思有多苦,有多深,谁能丈量?

如今这样的年代,爱着,即可常常聚着,不用苦苦相思了。想见,就可以见。再说,便是一时见不着,还有伊妹儿,有手机短信,有电话,有视频,有动车。电子时代,爱情是早已提速了。只是,不知这提速的当儿,爱情的纯度,能有几何?

月亮,万载千年,仍是人间万姓仰头看的那一轮吗?是李白中华思乡第一诗的月吗?是杜甫在《月夜》里望的那轮“州月”?是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月吗?是李易安“月移花影约重来”的月?或许,都不是了。今天的月,非古典的月了。古典的月,早已在岁月的磨砺下,成了一团模糊的影,不复光洁。今岁的月,也非去年的月了。或许,每一轮月,都不是那么圆满的。永是有着亏损的。即便一时半刻是圆满的,终还是亏损:我的父母在老去,身体已日渐衰弱;老家的墙又有了些裂缝了;我的弟弟都许多年没有在家里过中秋节......

人生代代无穷已,明月年年只相似。

又想起金圣叹语:“几万万年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于今年今月而暂有我。此暂有之我,又未尝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也。”也便释然了。

今夜,今时,今刻,尚有我;我尚能于中秋时节,与我的家人欢聚一堂;去山里老家看看父母,跟他们絮絮叨叨地说说话,为他们做一顿好吃的;我尚能于云淡风轻中,漫漫地望月、听月、读月、惜月。此亦福也。

也便不去想许多的亏损了。

中秋的随笔2

又是一年中秋节。树上石榴橙红饱满,桂子花开芳香馥郁。秋高气爽,禾秀果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耕耘者企盼的季节。在付出了春天的播种,伏天的辛勤耕作之后,收获的日子如期而至。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喜悦饱含在笑声里,喜悦流露在眉宇间。对于常年辛勤的耕耘者来说,丰硕的收获是最好的回报。

收获是对耕耘者的回报,正是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根须,滋润了绿叶,饱满了果实;收获更是对广袤大地的回报!正是大地那宽胸厚土哺育了亿万生灵,造就了神奇自然。

老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未必尽然!

追朔农耕时代。先农们毕其一生把自己桎梏在土地里,披星戴月,凄风苦雨,耕耘何其艰辛!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乏力渐艰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耕耘的艰辛;“足踏署土地,背负炎日光。力尽不知歇,但惜夏日长”,是收获的艰辛。纵有如此之多的艰辛,又能有几多收获,抑或能否填饱肚子呢?

诗曰:“五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官仓胜于猛虎,再有朱门大户,一年辛勤的收获被无情的吞噬。其结果,必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年复一年的上演。

反观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耕耘不再艰辛。人们不再仅以收缩肌肉的力量辛苦耕耘。全面的机械化操作,使人们投入较少劳动,得到较大收获的夙愿得以实现;使人们把投入在土地上耕耘的时间,精力,大量的.解放出来,去耕耘更广阔的领域,去获得更丰厚的收获;促使人们有了休闲娱乐,甚至观光旅游的条件和情趣。

月光溶溶。一家人与邻居们相随着去散步,一拨又一拨三三两两的人群,或者相互打打招呼,或者自顾说说笑笑,心情都是那样的坦然,那样的悠闲。

沐浴着十五的月光,聆听着秋虫的吟唱,我的思绪飞进了茫茫夜空,飞到了云天之外············

中秋的随笔3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今天是中秋佳节,一早妈妈就上街去买菜,买了很多好吃的,惹得我直流口水。今天的饭菜更是特别美味,让我吃过之后回味无穷。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叠元宝,我们仨在一起比赛谁叠得最多,每个人都使出了绝招,只看见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会儿功夫,纸就用完了。结果,我们仨打了个平手。虽然没分出胜负,但是比赛的过程很开心。

天渐渐黑了,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着又圆又大的`月亮。没过一会儿,妈妈和爸爸又把小桌抬到院子里,摆上食品让月亮“品尝”。我还像模像样地面朝夜空拜了拜。接下来贡品就又都成为我们一家人的食品了,也不知道嫦娥吃到没有。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继续边吃月饼边赏月。

正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如水的月光和夜的寂静时,妹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天上为什么有月亮?有人说月亮上有嫦娥,我怎么就看不到呢?

我刚想逗逗这个傻妹妹,奶奶却抢先说道:嫦娥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能当真的。妹妹听了点了点头,不再问了。不过,显然这个答案她一点儿也不满意。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样希望所有的传说都是真的吧,如果没有了神仙,这个世界该多没意思啊!

中秋的随笔4

和章志中秋月圆,阖家团圆欢聚的节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流动着文化艺术的遗传基因。文人雅士们甘愿墨笔,用古诗词词赋撰写过过多相关中秋节与月亮的优 ……此处隐藏8088个字……谈这类高深的问题。但老子有言‘自知者明’,出于对‘明’的好奇便放不下对‘自己’也就是‘我’的探讨。

我是谁?我是我!这是很智慧也很愚蠢的回答。说他智慧,是因为我的确是我,不可能是驴是马非得拉出来遛遛不可。我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财富、职位等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任何一个只是附着在我身上的某种饰物而已。说他愚蠢,是因为此种回答就是驴是驴、马是马、某物是某物的回答,定义是不能自身给自身下的。

记得二十来年前的中秋,在烟台求学,晚上无事,几个同学慢踱到海边,坐在礁石上喝酒看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天的月亮大得出奇,加上波平如镜,月影映在海中也是分外的光明。良宵美景,几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轮流举酒瓶子邀月畅谈,喝的兴起,手舞足蹈,人影憧憧,杂乱地倒映水中,虽无佳人相伴,却有嫦娥盘桓其间,现在想想,青春不再,但也算是回忆中的美事一桩了。忘了谁对着海中月,唱起《水中花》,不觉萧然。当时也曾辩起月与影的问题,酒后之言,忘了结果,总之道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影终归是影,再像也不是月亮。

而今再论我是谁,觉得首先要忘我,也就是先要无我,方知有我。一旦你说或者你想我是谁或者我是什么,那你还不是你,那个你认为的你还是你在水中或者镜中的影子。俗话说‘痴者通神’,可能就是痴者不迷于假象,反而自知自我。大多智者目光清澈,再清澈都不及初生小儿,小儿初生,尚无凡世红尘之物扰乱思维,无杂念,所以最‘我’。人之将死,回光返照,目光也有片刻清澈,那时已知万事皆空,浊泪排净,始冲刷净蒙尘双眸,得片刻清净,终至无我,可知之晚矣,于事无益。智者哲人探根溯源,亦有无限接近者,于是也目澈睛明,但终归不是常人所为,不执也罢。

有人看了上面这些肯定会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搞这么复杂做什么,谁愿意研究研究去吧,关我鸟事,我该怎么活着还怎么活着。呵呵,是啊,我也这么觉得。与其天天追问我是谁,不如先活出自我。怎样活出自我,当然是为了自己好好活着。这样说,又有人会说为了自己好好活着,你是不是太自私了。呵呵,非也。我说的为了自己好好活着,只是让我们明白,无论我们做什么,哪怕是天大的功德,心里都不要觉得别人欠我们什么,我们做的是为了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心中才没有负累,心里才能充满快乐。自己眼中一切的苦,别人眼中一切的乐,别人的感激,别人的谢谢不要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什么,我们是为自己在做,所以心安理得,与他人无干,如此感觉便幸福便快乐。因为你见过哪位为自己做事不心甘情愿,不幸福不快乐?

凡事为自己努力去做,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我奈我何,是奈我何,谁又能奈我何!

见驴写驴,见马写马,本是胡诌八扯的事,自然驴唇不对马嘴,你又奈我何!

哈哈哈哈。谁是谁?关谁鸟事!今天到这儿吧!

中秋的随笔15

记得青野送来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没得吃月饼。小屋寂寞的,我读着诗篇,自己过个中秋节。

我想到这里,我不愿再想,望着四面清冷的壁,望着窗外的天。云侧倒在床上,看一本书,一页,两页,许多页,不愿看。那么我听着桌子上的表,看着瓶里不知名的野花,我睡了。

那不是青野吗?带着枫叶进城来,在床沿大家默坐着。枫叶插在瓶里,放在桌上,后来枫叶干了坐在院心。常常有东西落在头上,啊,小圆枣滚在墙根外。枣树的命运渐渐完结着。晨间学校打钟了,正是上学的时候,梗妈穿起棉袄打着嚏喷在扫偎在墙根哭泣的落叶,我也打着嚏喷。梗妈捏了我的衣裳说:“九月时节穿单衣服,怕是害凉。”

董从他房里跑出,叫我多穿件衣服。

我不肯,经过阴凉的街道走进校门。在课室里可望到窗外黄叶的`芭蕉。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的向我问:

“你真耐冷,还穿单衣。”

“你的脸为什么紫色呢?”

“倒是关外人……”

她们说着,拿女人专有的眼神闪视。

到晚间,嚏喷打得越多,头痛,两天不到校。上了几天课,又是两天不到校。

森森的天气紧逼着我,好象秋风逼着黄叶样,新历一月一日降雪了,我打起寒颤。开了门望一望雪天,呀!我的衣裳薄得透明了,结了冰般地。跑回床上,床也结了冰般地。我在床上等着董哥,等得太阳偏西,董哥偏不回来。向梗妈借十个大铜板,于是吃烧饼和油条。

中秋的随笔16

明月在天上明亮而美丽,淡淡的云朵漂浮在周围,似乎在翩翩起舞,提醒人们中秋来临。每每中秋来临,家中总要备上那么些许月饼,一瓶桂花酿,来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明亮的月光映照鲜丽的菊花,显得格外绰约。

周围闹哄哄的一片,在这佳节,本应家人团聚,阖家欢乐,但今年父母都无空回来陪我。“又要独自一人了么?”我眨巴着眼睛缓缓望向明月,淡淡道。我一人伫立在人海中,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经过,我迷茫无助,呆滞着。突然,整条街的灯都亮起,那暖黄的`路灯打在身上,照亮了世界,却唯独没有照亮我迷茫的心。

信步走回家去,随手拾起一块月饼轻轻咬下,酥软的感觉在口中慢慢散开,那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快乐,冲淡了心中的苦涩和无奈。忍不住伸出手比了个相机的手势,将这洁白的月光永远定格在脑海中。思亲之情由此引出,由此爆发。我鼻尖不由得一酸,眼圈红了,脑海浮现父母亲与我种种欢笑的场景,不经呜咽出声,豆粒大小滚烫的泪珠似银丝般滑落。口中轻声唤着:“妈妈,我好想你啊!”话音未落,便被清风吹散了……

月色似乎更娇媚了,更诱人了。哽咽声随之停下,月光倾泻而来,我整个人被其包裹,从头到脚都镀了一层光,闪烁着,迷了人心。手机信息栏中“我好想你啊母亲”迟迟未下定决心发送。我紧紧攒着手机,那心中的孤寂和思念都藏在这小小手机中,悄悄藏起,偷偷抒发。

窗外桂花的香气飘了进来,在我的鼻尖萦绕着,用淡雅的花香和凋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安慰着我。我看着这一切,心暖暖的,舀起夜色,痛饮至醉。企图忘却孤独和思亲之痛,我好想你们啊!

中秋的随笔17

我的家乡位处鄂、皖、赣三省交界,位处长江中下游,属于丘陵地带。特殊的地理条件,造成了我们坚强不息的性格。由于丘陵地带,小山星罗棋布,小河纵横交错,所以种庄稼大多人力,大型机械不能进入,久已形成了坚强不息的性格。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耕作不息。

你若春节期间去我的老家,你会发现对联横批最多的是“勤”字,如“人勤春早”,“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等。至今我对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父亲让我跟他一起下地出白菜“耿耿于怀”。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棉花地里已经开出大量的棉花,繁星点点,一层一层的梯田是水稻飘香,小河边是老人、孩子在垂钓的身影,远方的大河上,你能看见一条条拉货的船只,如果天气好,你还能听见长江里大货船汽笛声,站在海拔约100多米的房子背后的小山上,这一切尽收眼底。月明星稀的夜晚,站在高岗上,吹奏一曲长笛,悠扬的笛声据说隔了几个村子也能听见,分外婉转,分外悠扬。家乡的秋天,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就是喜悦,家乡的秋天,有一副美丽的图像,基调也是喜悦。

只是我这个远离故乡的孩子,只有在回忆和思念里,感怀中秋。祈愿这天边的明月,捎去我的问候,愿家人安康,愿家乡富足安宁。

《中秋的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