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玲珑》读后感

时间:2025-11-23 10:57:11
《血玲珑》读后感

《血玲珑》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血玲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血玲珑》读后感1

发现《血玲珑》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当时正在书架上寻找汪国真诗集,不经意间,看见血玲珑这三个字,就被吸引住了。

玲珑原是娇小灵活之意,可这前边缀了个血字,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了。本以为看到的会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故事,可仔细读下去,却是一个母亲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而与命运死神抗争的故事。

故事是围绕女主人公卜绣文的女儿夏早早的病展开的。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虽年近不惑,却优雅从容,气质迷人。她在得知女儿得了渐进性贫血症时,尽管最初情绪失控,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冷静从容的样子。她的早早那么美丽活泼,生活得那么幸福,她怎么能忍心让她早早离开人世?她要救她的早早!要让早早幸福的活下去!为了早早,她什么都可以做到!在孩子身患绝症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去拯救她,似乎是每一位母亲的本能。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她必须努力赚钱;而在深夜里,疲惫的她强撑着去阅读一本本冷酷残忍的医学书,希望更了解女儿的病;她甚至在察觉了年轻的医生魏晓日对她的爱慕后,不惜以身体引诱他,只为这位医生能竭尽全力救治她的女儿而不是尽力而为。

罗曼·罗兰曾形容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我看到了,闪烁在卜绣文身上的母爱的火焰,耀眼明亮。我知道,她做出的所有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治好女儿,让女儿可以健康长大!可是,命运似乎假装没看见,再一次给了这位母亲一个沉重的打击。

医界泰斗钟百行,是年轻医生魏晓日的导师。他在年轻医生的请求下,答应了救治夏早早,并制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医疗方案,取名血玲珑。这个方案就是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夏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他(她)的骨髓以救夏早早。于是,卜绣文精心营造了和新婚之夜一模一样的环境,为了怀上一个和夏早早相同基因的孩子。可谁知怀上的这个孩子的父亲却与夏早早的生父不是同一人!夏早早的生父竟是十三年前她的男人!现在,为了治好夏早早的病,她必须得怀上那个男人的孩子,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怀上!卜绣文面对这又一次的打击,虽然身心疲累, 却依旧坚强不退缩。

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人变得坚韧?是什么让一个骄傲的女人放弃自尊变得卑微?是什么让一个悲痛的`女人变得勇敢?是什么能让一个女人爆发出这么多力量呢?

我想是卜绣文对女儿夏早早的无畏无私的爱。米尔毫不吝啬地赞美:“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啊!如果不是这种伟大的母爱,卜绣文如何能坚强的承受住一次次无情的打击?再次怀孕之后,卜绣文的公司却破产了,而身体患上了一种对产妇来说极凶险的病,为了夏早早,面对死亡的威胁,她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如此倔强执著!她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死置之度外,什么是无怨无悔不求任何回报的母爱!

故事的结尾,夏早早自杀被发现,正在抢救,而另一边的血玲珑计划因此暂停。没人知道真正的结局到底会是怎样。

《血玲珑》的作者是毕淑敏,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题大多是围绕生命宝贵、人间冷暖、身心健康和人的精神的不屈。读她的书,总是让人不自禁地陷入思考,关于生命,关于爱,关幸福······很多时候,读完她的书,我仿佛就更成熟了一点,对于人生的各种思考也越深刻。可是《血玲珑》让我完全不知如何去思考了。故事里充斥着的母爱与爱情、爱情与伦理,人类情感与医学道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人无法停止思考,但是却无法思考完全。

于是,我只能写写这伟大的母爱。其他的,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了。比如,血玲珑计划是孕育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患病的孩子,于法于情,该如何去说?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为了拯救一个生命而谋杀另一个生命,于法不容;可这个生命本来就是为了拯救另一个生命而被孕育出来的,于情似乎说得通。我真的无法思考完全,所以关于这些矛盾只能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汪国真有一首诗,《母亲的爱》。里面写到: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在卜绣文身上,我发现母爱也是巨大的火焰,以燃烧自己生命的伟大,温暖孩子的心灵,照亮孩子的生命之路!

《血玲珑》读后感2

寒假的一天,我在好友家发现了一本小说——《血玲珑》,作者是毕淑敏。这书名令我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便拿起书翻看了几页,谁知,我一下子就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住了,于是便在好友家细细地读了起来。

《血玲珑》讲述了母亲卜绣文因为女儿夏早早患上了绝症,倾尽所有,拯救女儿生命的故事。书中的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结尾给人充足的想象空间。

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不禁被那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卜绣文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在医院和公司之间来回奔波,一边细心地照顾女儿,一边拼命地工作赚钱,身心的疲倦令她变得更加苍老,但她仍旧不放弃。她同主治医生们共同制定了一套“血玲珑”医疗方案来挽救女儿的生命。在得知女儿患病的时候,她被这飞来横祸所惊吓,但马上采取措施,连夜地读令人毛骨悚然的医学用书,深度了解女儿的病情。这种坚强的母爱比起温柔似水的母爱更加令人感动!她独自一人承担着女儿病重带来的痛苦,工作的压力以及身心的疲劳,但仍为了女儿的病不懈努力着,这种超凡的毅力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深感钦佩。

她的女儿夏早早冰雪聪明,原本可爱漂亮,却因重病卧床不起,身体十分虚弱。疾病让她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她懂得体谅别人,让人开心。当她知道妈妈要再生一个孩子是为了抽他的骨髓为自己治病时,她为了让那个孩子健康地活下来,自己服农药自杀……这种牺牲自己救活他人的高贵品质,真的是惊天动地,令人敬佩不已。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真的`怀疑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定。

作者在封面上写道:“在弱小的生命面前,在死神步步紧逼之时,除了负重前行,别无选择!”母女两人,一个为了挽救即将结束的生命,一个为了让刚刚出生的小生命得以健康成长,选择了各自不同的方式,因为在她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爱,一个是母亲对女儿的爱,一个是孩子对新生命的爱,生命因为爱而延伸。

《血玲珑》读后感3

在弱小的生命面前,在死神步步紧逼之时,除了负重前行,别无选择!

——题记

不得不承认,如果再被那些文字带入情境,我必会怀着一丝犹豫,一团疑惑,一种敬畏……每个人都错了,每个人都没错。道德,人性,责任,我们的坚持,我们的逃避。面对人生的种种岔路口,我们无从选择。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人性的底线在何处,还是我们信奉的只是空中楼阁。

“玲珑”这样一个精巧可人的词语,在“血”字笼罩下显得有些狰狞可怖,却很难想象它能够概括“人性”这样如此沉重的话题。毕淑敏以《血玲 ……此处隐藏8306个字……拯救生命”行动。

“难道整个医学的进程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组成的吗?如果我们漠视一个个活鲜的生命,我们又如何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吾爱吾师,吾更爱生命。”

面对这样一场生死抗争,学生魏晓日终于觉醒,不顾导师的谴责,尊重新生命。生命需要拯救,但不是以一条生命抵换另一条生命。

站在死亡线上的早早,知道母亲试图用妹妹的生命来拯救自己时,毅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在她天真幼小的心灵里,生与死分得清清楚楚,犹如楚河汉界。

在针孔插下那水一般晶莹的皮肤下的时候,一个早早自杀的噩耗传来,“血玲珑”天衣无缝的计划此刻已经化为乌有,生与死的抗争此刻宣告停止。

这是钟医生的错?还是卜绣文的错?“谁都没有错,错的是病。”

在病魔面前,我们不能屈服,如海明威笔下在狂风暴雨海上抗争的老人,虽然最终还是

死去,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但是,抗争不能剥夺其他生命的权利,倘若如此,那还算是一场“生命的抗争”吗?

合上书,有很多感慨,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位母亲,母爱一直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从动物世界到人类社会,为了自己孩子,作为母亲的她们会奋不顾身,是本能吗?一些人无法理解她的行为,每一个转折,每一个低回,她都那么决绝,义无反顾,这也是本能吧。撇开其他的不说,就只谈谈在救女儿的这方面,她的坚持,她的勇气,她的坚强都让人唏嘘不已。她做的在某一方来说是伟大的,这便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一心为子女着想的母亲,小时候不懂事,总以为老妈就该把好吃的留给自己,要为自己做饭洗衣,慢慢懂事了,知道了“母爱”这个词,知道了孝顺她,可那种所谓的伟大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一直认为,平平凡凡中总会见伟大。

《血玲珑》读后感13

看完毕淑敏的《血玲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卜秀敏的女儿夏早早患了绝症——渐进性贫血症,骨髓停止造血。医生让她寻找孩子的亲生父亲,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几乎相同的'孩子,一命抵一命。

女主人公真的是一位超常的女强人,一般人不论是男是女应该都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变故,卜秀敏居然在事业失利,女儿病重的双重打击下表现的如此的坚强。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弱女子,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居然可以迸发出如此令人震撼的力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令人敬佩。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来我家收废品的一位母亲,她虽然没有与卜秀敏一样的经历,却有与她一样的沧桑和对子女的爱。

那天,妈妈带了一个阿姨到家里来,阿姨带着一个特别大的袋子。妈妈把家里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装进阿姨那个大袋子里,并和她闲聊了几句。

那个阿姨说自己才四十岁,但我觉得,她承受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沧桑。

妈妈突然问了一句:“你家孩子现在上学了吗?”阿姨轻松地笑了笑,说:“还没呢,不过我再多收些、多挣些钱,她就可以上小学了。”

这句话使我感触很深……

后来,妈妈把钥匙给我,让我送这位可敬的母亲下楼。

阿姨扛着一大袋子废品下楼,我想帮她分担一下,阿姨轻描淡写地说不是很重,让我先走。

那里面的东西我何尝没有搬过?一件就够重了,更别说一袋子。

阿姨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她肩上那一袋子废品,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阿姨再见,路上小心点,袋子很重,累了就休息会儿。”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血玲珑》读后感14

认识毕淑敏,是去年春天有一次行于特价书店淘金时,发现广西民族出版社编的一套很女性的“雨帘文丛”。之所以觉得很女性,不仅仅是因为“雨帘”带入的阴柔,更因为这套书好像都是女性作家所著,准确的说,这套书选的都是女作家的随笔集。因池莉是我熟识的作家,就捡下了她的《于云破-处看天蓝》。之后再随便翻捡其他人的,别人的文字没有引起我多大的注意,只有这个看起来比较陌生的毕淑敏的《无形容颜》,在我信手翻阅时却看到了作者睿智的思想和娴淑的语言,于是带回了家。从那时喜欢上了毕淑敏。

毕君的随笔让我爱不释手,她的文字是需要备在案头反复咀嚼而不是眼睛饥渴急吞猛咽的。后来在其他文刊上了解了毕君,甚至想,鲁迅也是学医的,这学医的从起文来,大概是入了骨头的——人体的构造他们了解得太透,剖析起人性来也就有如拿了手术刀,任何一点病灶都在水银灯下暴露无遗,继而被锋利的刀刃切开剔除……

然而这部《血玲珑》给我的感觉却没有“简介”上说的及我原本对毕君的持有那么尽人意。感觉中有很多造作的地方,失却了她最大的优势——语言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加之情节设计的过于“精巧”,给人一种失真的感觉。情节上还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如魏晓日得知卜绣文怀的'胎儿与夏早早不是一个父亲时对她的鄙夷属人之常情,怎么没有交待就由他的口给那个古生物学家梁秉俊讲述了卜绣文被强暴的故事?还有卜绣文大着肚子央护士薄香萍带她夜间去看早早,早早和那个大大咧咧一惊一乍毫无城府的保姆出身的病友花鼓都明明知道来了两个人,且早早明确知道是薄阿姨及一个“面容”长得酷似妈妈、而身材却很“胖”的女人站在她床前。依她对妈妈的想念,依花鼓藏不住事的天性都不该悄悄装睡。更不用说花鼓那蹊跷的住院原因——给一个主人家作保姆,主人家许诺过几年孩子大了就送她去读书。结果还没等到孩子大,保姆却得了白血病!于是主人家出钱给她治,甚至长期的几年住院全部由主人家出资!这是个蹩脚的故事,就算真有这种事,放在“血玲珑”这个更巧的故事里而不成为重点情节,亦显得失真!不就是要引出一个口无遮拦率真热心的病友来吗?犯不着那么挖空心思是吧?这个保姆岂不是有“抢镜头”之嫌?而作者如此花费心思岂不是自己喧自己的宾夺自己的主?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故事编造痕迹太重。如卜绣文为救早早对投怀送抱,对于这个守身如玉的女强人来说显得牵强和生硬。只因为作者要突出她母爱的伟大,于是把这些有悖人物性格的情节点缀其间。还有卜绣文对匡不是恨,是求,是一丝不挂地匍匐于他的脚下乞求,乞求这个十三年前强暴自己的混蛋再次要了她的身子,只为救他们共同的女儿?给人好不舒服的感觉。

看起来写小说不是那么容易的。虽说各种文体比较而言,小说似乎是最可以信马由缰胡编乱造的,因为它堂而皇之地明告人们:虚构!然而正因为是虚构就更难写!因为本是假的,但写出来让人感觉却是真的,这就是个工夫!尤其是知识人、文化人、学者之类,别看他思想深刻,杂文、随笔、散文写得出神入化,但要把严肃的思考和深刻的思想换成引人入胜的情节表现,嘿,还真的不是太容易!这不仅仅是道德观念知识水平就可以代替的!要什么?技巧吗?不知道。总之,看过一些人的文章,比如韩寒、郭敬明、毕淑敏,甚至周国平、余杰等人,他们的小说都不如散文和随笔。

《血玲珑》中的人物性格描写都比较鲜明,尤其是几位男性:卜绣文的丈夫夏践石,卜绣文的主治医师魏晓日,古生物学家梁秉俊,这三个人性格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爱心、善心、良心。相形之下,医学泰斗钟百行就近似冷血。还有夏早早夏晚晚的生父匡宗元就是混蛋禽兽了!性格的塑造还是很成功的。

《《血玲珑》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