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和背诵对子,能够读准韵脚,读出节奏。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开始积累运用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二、读读背背
1、请大家看看今天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发言,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句子有个名字叫做对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每组的前两对对子:
来对往,去对回。
潮涨落,月盈亏。
“来-往,涨-落”都是意思相反的词。
每组的后三对呢?
雨雪对风雷,松梢对竹叶,草舍对柴扉。
暮色对朝晖,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
“雨雪-风雷,草舍-柴扉”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而“暮色-朝晖,窗前-帘外”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进行配对。
4、指导朗读: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请大家试着在相对的词语处停顿,读出对子的节奏。
5、背诵:请大家熟读这两组对子,看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
三、阅读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短文──《四季的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文章描写了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汇报。
3、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随着学生的回答。
4、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
5、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讨论后发言。
6、教师总结: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都是先总写结论,后分写原因。
7、同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比如同《高大的皂荚树》相比,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呢?
8、同学发言,教师总结:两篇文章虽然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但是《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是针对皂荚树一种景物来写的,而本文是写了四季的不同景物。
四、扩展
你认为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最美呢?请仿照《四季的美》写成一段短文。
【板书】
积累·运用四
四季的美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并列 先总后分
第二课时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2、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能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的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吗?今天,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录像:《认识我们的环境》
2、教师:通过这段录像,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环境,那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吗?
3、同学自由发言。
4、老师: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那么,针对你们刚才说,我们选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5、小组讨论、交流。
6、学生推选发言,大家护评。看哪个小组把情况说得最清楚,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三、拓展活动
从学生提出的最可行的建议中选出一个,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语文教案 篇2学习重点: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建议
1. 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可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分析课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七月流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义却在于读书不能望文生义。教学中可借此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最好水平”,作者说在书面语中不能用,在口语中勉强可用,因为本文是在谈论书面语。其实,用在口语中也是错误的,也不可取,口语也要规范。
学习内容
1. 大雅似俗的风格
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2. 关于课文的论点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课文的论点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说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这种情况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时,谈话常常是开始的时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有人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可能认为本文的论点是“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把这话作为论点的困难在于:第一,所指不明,究竟这里的规范化和大众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谈论的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大众化”指的其实是“不能脱离口语”,只是因为上下句都谈到了读者,才说成“大众化” ……此处隐藏4363个字……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3.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课文,让我们农村学生体会农村孩子自豪快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农村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游戏激趣:拍手游戏。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示“游”字的字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件出示:识字方法)
3.小组交流自主识字成果。
4.指名分段读文,及时评价。
5.学习词语。
1)课件出示第一部分词语。
(1)小老师教读。(师正音,并点拨多音字的认读)。
(2)同桌互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分组赛读(座位组、男女组)。
2)课件出示第二部分词语。
(1)你发现了什么?
(动作+名称)
(2)做连线题
(3)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补充,生自由说
___手绢 ___皮筋 ___象棋 ___谜语
学______ 织______ 擦______ 捡______
6.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它们吗?齐读课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呢?(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的课件)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点拨。
4.指导书写。
(1)“形”。
①读音,后鼻韵母。
②字形,学会观察。
③书写,师范写,生书空。
(2)“夏”。
①与形近字“复”比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夏”?
②老师范写,学生观察。
③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
5.选择你喜欢的生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引人课题
1.谈话导入,直入主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 学生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汇报交流。练习用“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
四、 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说说孩子们都玩了什么游戏和玩具?如果能按照下面的句式来说,你就最棒了。
________,孩子们在________。
(什么季节) (哪里)(干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
五、 读写结合
1. 出示例句。
夏天,我们喜欢自己做抄网,去河边捉小鱼和小虾。
______,我们喜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喜欢_______,_______。
2. 仿照例句自己说一说。
3.同桌讨论交流。
4. 全班汇报交流。
5. 师小结。
六、 拓展延伸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流,听听他们小时候玩过什么玩具和游戏。
七、 写字练习
选择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
板书设计: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春:编花环 吹口哨
夏:做纱网 捉鱼虾 打水漂 赛游戏
秋:制木枪 玩打仗 捉迷藏
冬 :堆雪人 打雪仗 钉雪橇
抽陀螺 丢沙包
语文教案 篇7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种昆虫,请看图片。知道它的名字吗?
(板书:屎壳郎)
2.我们已经收集了许多有关于它的资料,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它?
屎壳郎原产于的中原。屎壳郎的唯一食物是动物的屎。因为什么屎它都攻克(吃掉),故称屎壳郎(蜣螂)。屎壳郎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夜出性,但推粪球是在白天进行。穴居地下(洞穴)生活。它能把大堆的牛粪做成小圆球,然后一个个推向预先挖掘好的洞穴中贮藏,慢慢享用。因为圆形在地面滚动时省力,运回巢穴比较容易。雌把卵产在粪球里,卵孵化后,出世的.小蜣螂立刻就可以得到食物吃。然而在蜣螂的同类中,也隐藏着一些懒汉和无赖,它们不好好劳动,常常伺机在半路上去抢夺滚动着的粪球,妄图占为已有,双方为此展开一场搏斗。
3.这节课,我们就要让它成为我们想象故事中的主角,一起来编一个有关于它的故事。(板书: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明确要求,启发想象。
1.他这么不起眼,能为它编出什么故事呢?先观看多媒体课件。
(屎壳郎克服种种困难推粪球的过程)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补充课题:推粪球。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锲而不舍、有毅力、聪明等)
4、他的身影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但是,他每天推粪球的工作还没有停止,遇到的困难还有许多,当然,它还会那么锲而不舍。那么,他还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交流。
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我给你们看几幅图:人为、自然、天敌、自身
这节课,我们就要动脑筋来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它推粪球过程中的故事。
三、引路,领悟方法,指导表达。
1.我这里就有一个编好的故事,想听吗?
(读,配简笔画背景)
学生评议。
出示习作要求:
想象要合理,符合实际。
故事内容完整,情节有所波折(可失败,也可成功)。
语句通顺、连贯,能有细节描写。
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自定题目。
四.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合作编故事。
(三人一组,共同想象组织语句:一人执笔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一人画一画;一人准备交流)
五.交流欣赏
1.同学们已经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想象最丰富,故事最吸引人,语句表达最生动。
2.选几组交流,师生互评。
3.教师:
大家的想象力真是非同凡响,你们用饱蘸情感的笔,把屎壳郎置身于各种困境,又把它的经历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从这次习作中,你们肯定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收获:在自然界中寻找到了人生的榜样,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智慧与勇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