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7 02:21:0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认识13个生字,正确地书写9个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探究阅读,了解课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感受小姑娘的无畏和乐观。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本交编写做了不少修改,加强了形象性、可读性,希望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多读,启发他们自己设问、置疑、讨论。老师不要逐渐细致地分析讲解。

讨论课后问题时,不应局限于小姑娘的歌声使大家坚持下去这一点,也不要简单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航船遇险是偶发事件,并非人人都能遇到;但小姑娘表现出来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这篇课文的生字容易出错,例如:幸、游、昂、聚拢、添以外,礁易写成上下结构,罩上面易写成曰、脆右面危的横笔易写成横钩。

在教学这课的生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在采用同位之间检查、老师集体检查等方式。

在教学书写生字时,可采用学生自己先书空,然后在提出不会的共同解决的方式。

拓展习题:

一、多音字组词。

liang()zha()tiao()

量扎挑

liang()za?()tiao()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隐隐约约(AABB)

三、读了课文,你感动吗?什么地方最感动?写几句话说说吧!

精品教案:

歌声(一)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1、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并提出问题:落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生举手回答)

⒉板书课题:歌声。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⒈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标出生字词。

⒉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⒊小组之间学习生字。

⒋电脑出示生字、词:不幸游泳激昂聚拢增添挣扎筋疲力尽隐隐约约(有用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方式)

⒌同位之间打开一本课本,进行互相检查。

三、联系实际,品读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了谁的故事?(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⒉小组内自读课文,并交流:当时的情况怎样?马金纳和小姑娘是怎样面对困境的?

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并且引导难懂的词语及问题。

⒋指名朗读课文,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有评价)

⒌课文最后怎么样了呢?人们为什么感谢小姑娘?学完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

先指名回答再举手回答。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你会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集体汇报)

五、自主识字,学写汉字

⒈大屏幕出示要求书写的九个汉字,学生自己书空,找出自己不会的'字。

⒉汇报给老师,集体讲解。

⒊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歌声(二)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课件出示海滩中的小姑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⒉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歌声吧!教师并板书课题:歌声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⒈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①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想方法认会它。②标出课文的段落。

⒉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的读音。

⒊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更流利、更通顺。

⒋检查自学情况。大屏幕出示要:不幸触礁挣扎继续隐约笼罩妇女清脆聚拢增添等词语采用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⒌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并说一说你有了哪些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升华。

⒈你认为小姑娘是一位英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⒉学生汇报,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①创设情景,体会课文。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无援,又冷又饿,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

②遇难的人又会怎样?他们又会怎样做呢?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有关词语进行理解。

③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做的呢?结合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她一次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抺一抺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④人们为什么会感谢这位小姑娘姑娘?想一想,小姑娘的歌声除了为大家引来了救生艇?还有什么作用?

⒊师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自主识字,学写生字。

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字的书写,找出不会写的字。

⒉老师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 ……此处隐藏8564个字……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e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丰富语言,感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阅读短文《绿手指》,从中受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育,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事先阅读一些名家名著或其他读物。有条件的学生,可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去逛逛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录音机。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展示成语,读一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学生朗读,试背。

3 指导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成语、词组归类。

4 分类朗读,熟读成诵。

5 组织“成语知多少”接龙游戏,按座位顺序,逐个站起来说一个成语(或词组)。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小组。

6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解答,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二、完成“阅读”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1)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老太太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划出能说明她的特点的句子。

(2)你有哪些地方自己还弄不明白,需请教他人,做上记号。

3 汇报学习的初步感受,互相解决问题。

4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一读短文后的思考题,说说文中的“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2)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5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6 总结

7 带着对老太太的敬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二

读读背背——成语

阅读——绿手指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了解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很多的`战争片,战争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光靠勇气不行,还得有谋略,有军事妙计。今天我将带大家学习一个古代的战争故事,了解古代的军事妙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交流字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2.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齐军怎样战胜魏军的

4.田忌在什么情况下向询问孙膑计策的?

魏军猛追齐军

5.孙膑想到了什么办法?什么是“减灶示弱”?

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

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是孙膑取得马陵之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他很清楚敌人的优势“剽悍”,也很清楚敌人的弱点“轻敌”,从而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6.学习第四自然段请大家找一找庞涓心理变化的词语?

说一说庞涓为什么会中计?

开始惴惴不安---振作精神---骄傲

狂妄自大

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那一句是最能体现庞涓狂妄自大的句子

7.马陵之战的结局怎样呢?我们来学习5---6自然段

决战的地点在哪里?一切皆如孙膑所料庞涓带兵进入了包围圈。

齐军完胜;魏军溃不成军,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

8.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

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

庞涓:轻敌傲慢、狂妄自大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今战争谋略。

2、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板书设计

25 马陵之战

齐军 孙膑 减灶示弱 诱敌追赶 全歼魏军

魏军 庞涓 孤军深入 自刎而死 溃不成军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