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1第二课 国歌(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2、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材分析:
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歌曲由主歌与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题、副题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曲式。
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此处隐藏767个字……,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三、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二、复习力度记号的知识,并且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三、学习新的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二、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大家策划创编。
文章录入:骆春霞责任编辑:jtf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3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
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学难点:
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具
课件、钢琴、歌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同学好好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2、师:“你看到山谷是什么样的景色?
生:山谷有烟、有雾,有花……
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山谷里是怎样的?
生:静悄悄的。
3、师: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师: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山谷静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播放歌曲范唱。)
4、点题板书:山谷静悄悄
二、教授新课:
师:在这静静的山谷中会有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到歌曲中去寻找吧?
(播放歌曲)
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请大家再来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情绪有哪些变化?
师:这么美的山谷,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把它唱出来吧!
4、带领学生用“lu”演唱歌曲
师:你认为作曲家要表现怎样的意境?
生:……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山谷的幽静呢?
生:……
师:讲解八分休止符,要求学生演唱时要声断气不断。
5、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要求运用力度记号。
6、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师:是谁改变了山谷的宁静?
生:……
师: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地质队叔叔常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象我们生活中的金、银、铜、水晶……好多宝藏都是从这山谷中的岩石中取出的.。地质队叔叔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
生……
师:再次带领学生感受歌曲。
师:你认为歌曲的两个部分有区别吗?
6、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重点演唱叮咚部分(注意四分休止符)
7、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师:为了使我们的歌曲更完美,哪位同学有好的演唱方法推荐给我们?生:……
师:好,我们试试ⅹⅹ同学的演唱方法。
1、师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唱叮咚
(学生体会多声部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两个声部进行调换演唱,学生感受。
四、教师总结
师: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山谷,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了山谷中静静的美景和地质队叔叔的铁锤精神,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去探索大自然更美丽而丰富的声音。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