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5-07-12 04:30:07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汇编15篇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长,我和广大家长一样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出人头地。学校这次组织我们家长写一写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能够相互学习,能让我们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孩子。现在,我就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僻,过早地失去了童真。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三、不要“智子疑师”,家长和老师配合,形成合力。

中国有个成语“智子疑邻”,大意是大雨淋墙,儿子说要小心防盗,邻人也跑出来如此说。当晚果然失窃,那么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警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做为家长,我们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成长遇到问题时。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困境,我们的心态容易着急,不能冷静、理智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问题或困难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当孩子自己不能正确归因,选择了推脱逃避的态度时,家长往往下意识的认为问题不是自己孩子造成的,是老师的原因,是环境的原因。不信任的心理正是教育的大忌,这会大大消减老师的教育功效。无论是成绩的提升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正,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得到改善和提高,一名高中生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家长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和自己孩子的问题是无从下手解决的。所以家长要巧妙的配合老师,配合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解决问题。而且家长往往只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很少能从班级或者年级角度出发研判一些问题,心急之下使一些原本可以通过沟通,调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情绪化,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教育在于沟通,良性的沟通就会有良性的教育效果,家长和孩子需要沟通,师生需要沟通,家长和老师同样需要沟通,沟通的前提就是彼此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彼此理解。三方的信任可以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试想,如果老师埋怨家长,家长抱怨孩子,孩子抵触老师,家长又来埋怨老师,那教育便无从谈起。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复杂所以难免会有失误,家长会有失误,老师也会有失误,家长只需面对一个孩子,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能抱怨,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抱怨社会。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和带动孩子心态的积极,遇到困难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

四、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2

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我们永远都在探讨的话题。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 ……此处隐藏17747个字……常乐意去学,如果强迫的话,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欢的事。我们曾经带过女儿去学二胡,后来发现她对此不感兴趣而是欢绘画,于是就放弃了二胡,她坚持学习绘画直到现在,并且乐此不彼。

五、与孩子进行沟通,注意恰当的奖惩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都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从她的讲述中就能够发觉她的进步或问题,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要严肃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应该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质和金钱,而以精神奖励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与小孩经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发现交往密切的同学之中有行为习惯不好的,要教导她不能受别人坏习惯的影响,并且要注意与这种人保持距离。

以上是我们对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4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用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体会着、头脑思索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偶像”,他们渴望长大后像爸爸一样高大、妈妈一样可亲。我谈几点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一是切勿恐吓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当今社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有的家长对孩子们从小看到大甚至凡事都要包办起来才放心。久而久之,孩子们除了学习,自我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就少了,自信心也渐渐没有了。有的家长总采取“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这样孩子确实是变得听话了,但是呢,他们的自信心也都被吓没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就会加以责怪,逐渐磨灭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长可以多鼓励:“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聪明。”而在孩子进行一些破坏性活动时,进行积极引导。如:孩子将书撕碎了,叠动物玩偶,不再说:“看你又在这瞎闹。”而是说:“这个小玩偶真的叠得很好,不过我们用的材料不对,将书撕碎了,以后我们就不能学习了,这样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

三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举动。我们不要总在孩子犯错后,去责怪和纠正,告诉孩子不要怎么样。而是要经常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请你整理好自己的东西。”“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不要期待一句话就会出现奇迹,但长期的鼓励和正向引导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在慢慢发生变化。

四是掌握赞扬孩子的技巧。当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后,孩子的行为往往更积极,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获得做事情的快乐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当孩子受到批评和指责后,就容易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

小事也表扬:父母看似简单的事,对孩子尤其幼儿来说已经是天大的难事,就像他们手舞足蹈地帮着父母收拾屋子一样,虽然可能添乱,但只要做了,就不要吝惜你的表扬。

表扬要及时:孩子做了好事,例如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要马上表扬,滞后的话,孩子会弄不清为什么受到表扬,对这个表扬没什么印象,更别提强化好的行为了。

表扬要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今后努力方向。例如孩子主动跟长辈打招呼,你就要具体地跟孩子讲敬老爱幼的好处,让孩子明白将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重结果也要重过程: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只要孩子动机是对的,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做好教育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工作。笔者认为,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慢慢学会与同学相处,尊敬老师,关爱集体;逐渐形成做有利自己、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之事的思维体系;从小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成长过程中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5

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感慨万千。我也不例外,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使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以老师和家长这一双重身份和大家交流一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

当老师要爱学生,作父母要爱子女。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着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美滋滋的,总是主动思考问题,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假期里我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儿,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像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精力、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们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捕捉孩子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它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最佳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来。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