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⒈尝试用各种方法玩彩球,学习抛接球。
⒉提高手臂力量和动作的灵活性活动准备:幼儿自制的纸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做做运动好吗?教师带领幼儿沿着场地四周走、跑交替等简单的四肢动作练习。
二、自由玩彩球。
⒈(出示纸球)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球)这个纸球真有趣,它有许多许多有趣的玩法,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
⒉幼儿每人发一个纸球,自由在场地上玩一玩。
⒊讲评:你是怎么玩的?请你上来玩给小朋友看一看。(请几个幼儿上来玩一玩)
⒋哦,他们的方法真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那我们也来玩玩吧。
⒌刚才我们想出了好多种玩球的方法,其实这个彩球还可以两个人合作玩,你们赶快去找一个朋友玩一玩。(幼儿自由和同伴玩耍)
⒍请几对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玩的.?那你们想不想也玩一玩?(幼儿模仿同伴的玩法玩一玩)
三、游戏:飞舞的彩球。
⒈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好玩的方法:两个人面对面抛接球。教师请一个幼儿共同示范后幼儿结伴练习
⒉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两条线上,请一个小朋友一起来合作示范: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抛接球,你们看,我是怎么玩的,等对面的小朋友抛过来的时候,我就接住,然后把球击过去,然后对面的小朋友再把球击过来,不要让球落在自己的这一边。
⒊幼儿一对一玩抛接球游戏。
⒋讲评一下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再游戏。
四、延伸:我击你逃
⒈纸球还可以当做设计的子弹,请两个小朋友当做射击手,其他小朋友逃过他们的子弹,不被子弹击中。
⒉幼儿游戏,交换射击手。
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应在大人的带领下游泳,独自下水会有危险。
2.学习游泳中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感受游泳时不注意安全带来的危害。
活动准备:
1.运动员进行游泳比赛的录像。
2.老师收集有关游泳溺水报道的报纸和图片,先让幼儿观看。
3.防护用品,如游泳圈、泡沫板、充气救生衣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有关溺水的危害,知道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了解有关溺水的事情。
教师:你知道游泳时会发生什么危险吗?你是通过哪些方法指导有关溺水的事情呢?(电视上、报纸上、图书里、成人的讲述中等。)
2.观看有关水的图书、录像,如溺水的情况报道,救人的过程等,并互相交流自救知识。
3.教师小结:游泳时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危害……。
4.启发幼儿讨论引起溺水的原因。
(二)学习游泳是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1.学会自我保护。
教师:游泳时怎样才能既开心又安全?(如尽量要在安全的游泳池中游泳,不去危险的.地方:一定要在成人的陪同下,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在还没有安全掌握技能的情况下,要使用防护用品,一旦在水中有不舒服的情况下,要赶快上岸并大声呼救。)
2.幼儿展示自己的防护用品。
(三)老师和幼儿一起观看录像,感受运动员在水中优美的游泳姿势。
1.了解几种不同的游泳姿势,蛙泳、仰泳、自由泳、蝶泳等。
教师:你喜欢游泳吗?为什么?游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2.小结:游泳是有益的运动,经常游泳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肺活量,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活动延伸:
让家长带幼儿去游泳池玩水。
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得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中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可满足身体各方面不同的需要。
2、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包含习惯,如:挑食、偏食等。
3、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 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自制道具:肉蛋鱼、蔬菜、水果、豆类、谷类等五大类食品。
2、 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的饮食状况,包括挑食、偏食或吃得过多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故事引出主题老师T: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那我们背好小手,用自己的小耳朵听好了。有个孩子叫小刚,从小就不肯好好吃饭,总是喜欢吃零食、糖果、饼干和饮料,吃饭时只吃几口,一边吃,一边玩,很多蔬菜都不爱吃,总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个子长不高,身上也不长肉,脸色又黄又绿,还经常生病,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是营养不良。
2、 石室词汇:营养不良T: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什么是营养不良啊?营养不良啊,主要是指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养料,而这些养料呢,就藏在各种食物里,如果没有食物吃进去,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个子不高,身体不长肉等问题。这啊,就是营养不良。
3、 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1) 为什么要好好吃饭?
T:那我们大家要不要好好吃饭啊?
S:要T:为什么要好好吃饭?(幼儿回答,教师提示)S:因为不好好吃饭,会营养不良,个子会长不高,身体会不长肉,还会生病。
(2) 那我们怎样做才是好好吃饭?
T:我们应该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很多零食,而且啊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4、 教师出示五大类食品的自制教具,请幼儿辨认各是什么?说说自己吃过哪些,它们的味道怎么样?然后教师分类讲解各种食物的特点和作用。
(1) 谷类食物指的是用米、面做成的各种食品,如:米饭、面条等。、T:小朋友,你们看碗里装的是什么啊?
S:米饭T:对啊,米饭是用米来做成的,它含有很多很多热量,是我们饮食中的主要食品,叫主食。主食类:面条、面包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小朋友可要好好吃饭。
T:那我们现在看这是什么啊?
S:鸡蛋、肉、鱼。
T:对啊,它们是还是很好吃啊?它们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蛋白质和脂肪, ……此处隐藏3928个字……始行动,到达终点就站在终点的红线后面。预备,开始!
5、加大难度:绕过障碍物。
师:小朋友真厉害,我们为自己鼓鼓掌。现在我们要加大难度啦,你们敢不敢挑战?看,跑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那我们要怎样安全饶过小椅子继续前进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幼儿尝试)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安全地绕过小椅子?
师小结:看到障碍要减速,里圈脚步小,外圈脚步大,一二一二慢慢走。
师: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啦。(2组比赛)
四、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9活动设计
在餐后吃水果柚子时,泽昊小朋友突然说剥下的柚子皮好像小船,接着小朋友便都围着它嚷嚷开了,说还可以用柚子皮做盏灯、做个碗……,这使我产生了灵感。幼儿想象如此丰富,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语言活动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中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发挥想象力在柚子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制作表现其主要特征。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充分体验合作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实物:半个柚子皮若干、毛线、筷子、吸管、纸板等废旧材料。
2、小动物、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3、在以往的创造性讲述活动中与幼儿一同制作的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柚子皮进行初步想象。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柚子皮)
2、这半个柚子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3、那柚子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柚子皮进行想象,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1、师:柚子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柚子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柚子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并讲述。(鼓励幼儿相互讲述)
3、请幼儿自选材料或结伴进行制作。
幼A:柚子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柚子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柚子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柚子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4、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并讲述。
能力强的可讲一段故事,能力稍弱的讲一句完整的话。
中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
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 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 筷子人手两根; 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3)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