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保教案锦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保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保教案 篇1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2.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树立低碳意识,节能环保,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辅导重点:
使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
辅导难点:
体会到人情比金钱更可贵,并从花零用钱的过程中建立价值观。 活动用具:多媒体设备、电脑课件。
活动方式与方法:
讨论法。
时间安排:
40分钟。
活动场地:
教室。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引出班会主题
观看视频音乐 《地球,你好吗?》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完毕)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学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有什么联系?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怎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呢?这是今天主题班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解的内容。
第二环节 认清现状,介绍“低碳”及“低碳生活”
1. 我们的现状。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
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中国政府已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xx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 什么是低碳?
(出示幻灯片)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举一个例子,如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条件允许的话,以步代行。(教师解释:我们知道,汽车要燃烧汽油,而汽油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燃烧石油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产生了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有什么特性呢?
(出示幻灯片,讲解)二氧化碳吸热,它把从太阳吸收来的热量反射到地球上,但是,它有隔热的特性,它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阻挡地表的热量发散到外层空间,所以,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为什么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前增多呢?(出示幻灯片,讲解)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发展消耗了大量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同时,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行为,导致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所有这一切,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 介绍“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第三环节 互动交流,发现感悟
1、批评与自我批评
小组讨论:你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违背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这一理念的呢?
2、学生出谋献策
3、总结“低碳生活”的一些小窍门
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
(1)废物循环再用;
(2)少用纸巾,重拾手帕;
(3)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4)减少粮食的浪费;
(5)不用一次性的筷子,水杯,饭盒和一次性的塑料袋;
(6)随手关灯,随手管好水龙头;
(7)开启电脑的节能模式,合理关闭相关设备,节约电耗;
(8)出门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条件允许的话,以步代行。
4、发出倡议: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从我做起。
第四环节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节水、节电、回收和利用。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保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认识到小鸟家的各种形态。
2、通过听、看、想、说、做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幼儿能够较成功的表现出自己对小鸟的家的真实感受。
3、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幼儿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幼儿对小鸟家的认识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组织好幼儿的各种表现活动。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挂图等。(我是一只小小鸟|感恩的心)二只曲子。
2、家长自备制作鸟巢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 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
小朋友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小鸟家在哪?(在美丽的树林里,小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歌唱。)
二、新授过程: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1、教师播放《爱欢笑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
2、我们来看看小鸟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有家:美丽的树林、温暖的窝;有爸爸、妈妈所以幸福、快乐)
3、教师插入被砍得光秃秃的森林课件。
讨论:"呀!小鸟的家到哪儿去了呢?"(转折,引出小鸟失去了家)
4、思考:"小鸟为什么会没有家?""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出示遭到破坏的`树林。(引导幼儿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 ……此处隐藏2790个字……环境被污染,人以及动物都受到危害。通过故事和画面,以及做实验“小鱼的家”来了解水变脏的原因,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爱护水资源,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是怎么变脏的。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办法。
活动准备: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两条金鱼
2、符合故事内容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小溪生病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都听过《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关于小溪的故事吗?今天老师来讲《小溪生病了》的故事。听完后请说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二、看图回答问题
1、在小溪的旁边住着谁?小溪的水怎么啦?
2、河里的鸭子和鱼还喜欢小溪吗?
3、为什么说小溪生病了?
4、后来,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回答问题。
三、做实验:小鱼的家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小鱼喜欢生活在哪里?请看这里有两盆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金鱼提问:谁来了,我们把这两条小鱼分别放在这两盆水中,看看清水里的小鱼和污水里的小鱼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应该怎么做?(把小鱼救出来)瞧,小鱼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师小结:所以说,清水能用,人能喝,鱼儿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鱼儿、虾等动物也不能生活。
四、讨论水怎么变脏的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脏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幅图?
你们还见过什么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里,使水变脏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脏不脏?你看见水面上有什么?。
五、讨论怎样使水变得清洁
师:河水变脏了,我们吃的是脏水,用的是脏水,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幼儿讨论。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使水变得不脏呢?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把脏东西扔进河里,有的小朋友说又不是我扔的,不关我的事,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
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从今天起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就来当环保小卫士去检查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有没有垃圾。好了,小卫士们,我们出发吧。
环保教案 篇9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
2.让幼儿知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乱扔塑料袋。
3.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活动准备ppt课件:塑料袋与环保袋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一、出示两盆花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
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
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引导幼儿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
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
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
样放到垃圾箱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儿自己操作
让幼儿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护环境的图片找出来,并放到认知区域中。
环保教案 篇10一、 设计意图:
环保意识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通过上一周的主题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幼儿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对垃圾带给我们的影响、危害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不能随地乱扔垃圾,但仅仅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本周我们将继续进行主题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减少垃圾,清除污染),深入探讨垃圾处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通过“参观”、“搞社会宣传”“发倡议书”等活动,丰富幼儿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
二、 本周活动目标:
1、 了解垃圾的危害,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
2、 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幼儿园、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3、 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
4、 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过程,知道垃圾可以分类处理,循环再造。
5、 解垃圾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不当的垃圾处理方式会给环境带来危害。
6、 通过“参观”、“搞社会宣传”“发倡议书”等活动,丰富幼儿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
7、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8、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垃圾》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认识各种垃圾箱。
2、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幼儿园、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3、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班内用的垃圾统计表一张,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幼儿园里的垃圾箱,初步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垃圾箱里有什么?什么叫垃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垃圾?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丰富词汇:生活垃圾。
2、猜想: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教师提问:垃圾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制造的没有用的废物,猜猜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3、统计:我们制造的垃圾。
出示垃圾统计表,教师讲解垃圾统计表的用法:用画画的形式将自己在一日活动中制造的垃圾名称及数量记录在垃圾统计表里。
4、活动延伸:统计家庭中制造的垃圾。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家长协助幼儿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