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17 19:33:1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接触过吸铁石,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索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大小与磁铁大小有关。

4、让幼儿体验探索的奥秘,初步认识N、S两极,操作感知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活动准备:

1、小鱼卡片(带回形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木偶。

2、磁铁(大小若干)、铁钉、回形针、木条、贝壳、毛线、纸。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钓鱼,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二)展开:

1、探索磁铁有磁性。

通过游戏钓鱼,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钓上鱼来的小朋友,拿着小鱼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在鱼的嘴上有铁做的回形针,我们的鱼竿上系着一块磁铁,当我们用系着磁铁的鱼竿去钓鱼时,带回形针的小鱼就被钓上来了,没有回形针的鱼就钓不上来。通过钓鱼,幼儿知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回形针。

2、教师提问:磁铁可以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什么吗?

让幼儿分组坐在座位上,拿着磁铁在桌上的物品中开始进行探索。

探索后,让幼儿说一说,他还发现磁铁可以吸起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物品。

3、磁铁具有的磁性大小和磁铁本身大小有关。

教师用大磁铁把纸张吸在了黑板上,也请小朋友用手里的小磁铁吸一吸看看,幼儿尝试,发现小磁铁根本吸不住大纸。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的磁铁吸不起来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大的磁铁磁力大,吸东西的能力就强,小的磁铁磁力小,吸东西的能力也就弱。

4、认识南北两极。

让幼儿观察磁铁,发现什么了,幼儿回答,让幼儿拿磁铁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教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代表北极,S代表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极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极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实验,教师让幼儿个别演示操作并讲述。教师操作,并教顺口溜: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

5、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示木偶:“咦?小朋友,你看这是谁来了?”“大家好,我是叮叮,你们知道我是要去干什么吗?我帮奶奶去买了一盒绣花针,正要给奶奶送去呢,唉呦,都怪我不小心,瞧,我把针撒了一地,这针这么小,撒在打上怎么找呀?快请小朋友帮帮我吧!”教师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来帮帮他?幼儿回答并动手操作。感受快乐,发散思维,磁铁除了可以找到细小的.针,还可以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并回答。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比如铅笔盒上的磁铁,妈妈包上的小磁扣,门后的门吸等等。可是有一点,小朋友们要注意,家电、手表、收音机、磁卡,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不要用磁铁靠近它们,不然会把它们损坏。

(三)结束:

小朋友现在知道了磁铁的小秘密,我们来做一个《碰一碰》的游戏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块小磁铁,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标记,看看自己是N极还是S极,小朋友想想,刚才我们说的顺口溜是什么?我们一起说。(当两个一样的极碰到一起时,两个小朋友就摆摆手,两个同极遇见就搂在一起抱一抱,现在我们放音乐一起游戏吧!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从学习效果来看,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课堂表现来看,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如果在课尾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能面再广一些,让所有的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食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并进行分类。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

重点:认识包装袋上的标识。

难点:教会幼儿选择安全的食品。

活动准备:课件、教学挂图、小食品等、挂历纸、固体胶、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塑料袋,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将包装袋进行分类,说一说是按什么特点分类的?如:按包装袋的质地、包装袋的作用、包装袋的款式等特点。

二、展开: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包装非常精美的小食品,在食品的包装袋上,还藏有很多的小秘密,你们每个人拿一样找一找,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1、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

2、提问:你从包装袋上发现了什么?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质量安全标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装上有没有这个标志。

提问:谁认识这个标志?谁知道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

小结:包装袋上有这个标志的食品,说明它是经过国家严格安全检验的,合格的产品。在选择食品时我们一定要选择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这样的食品我们才可以安全食用。

(2)出示绿色食品标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装上有没有这个标志。

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标志?什么样的`食品是绿色食品?幼儿讨论

小结:绿色食品的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绿色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是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对身体非常有益,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3)出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 ……此处隐藏4798个字……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1)师:哪一队胜利了?请你们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鳅的?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丰富词:粗糙、光滑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3、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则有些危险,但人们想了好办法解决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问一问,把它记下来,一起交流交流怎样防滑好吗?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