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16 06:39:09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1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初读课文,我被文中台湾人民那种对祖国强烈的爱所深深打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那句看似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却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于是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交流资料,铺垫情感。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一时会难以走进文本。在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充分查找了解相关资料,先在孩子心中点燃那愤怒之火。上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台湾“光复”前的那段屈苦难史、辱:1895年清政府的割让及50年中日本在台湾进行的经济、文化侵略等日本人的罪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记得当时孩子们说起自己了解的资料时,个个义愤填膺,眼中写满了愤怒。我感觉此环节很轻松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更好地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前面的背景了解,为孩子们学习课文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要孩子们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这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在教学中我抛开了烦琐的讲,而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充分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情感在读中得到升华。在一遍又一遍饱含深情的读中,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最后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也沸腾了!在课堂中,我被孩子们一次次涌动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也不由自主随着孩子们一起高声自豪的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想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已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2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MTV《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看)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虽然学生听不见,但是通过字幕学生完全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上课的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老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教学的:

抓住课文核心问题:“‘难忘的一课’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难忘的一课’?紧扣‘难忘’二字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画有关语句作批注,然后全班交流研讨,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注重不同方式的评价,以评促读,提升朗读的质量和水平。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具体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这句话时,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句话中的用词,如:“火热”“真挚”等词语的`精当之处。又如文章最后一个反问句,我让学生改为陈述句后,通过朗读来体会两个句子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抓住主要语句进行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读,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4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中的内容却是需要研读的。为了更好地理解难忘的深层含义,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难忘”的原因是什么?什么让作者难忘?是 ……此处隐藏12636个字……人。”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14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

回顾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感情"主线,读中感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很多遗憾:

1、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2、没有领悟语文"工具性"的含义。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只重视情感,却完全忽略了对重点"字","词","句"的提炼。应该换个角度,从重点字,词,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离工具空谈感情。

3、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抛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对此,我感觉是我最失败的地方。纠其原因是:

(1)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年级的教材,心里没底,对学生的把握不准,对学生不敢大胆地放手。

(3)还是自身的素质问题,语文素养实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能到点子上,我就可是乱了阵脚,不能冷静地进行引导。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体,自演自导。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教研课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成熟了一点。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15

在《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挚领全文。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情感。

在教学本文的主要内容时,我让学生结合《新领程》的题目进行概括,可是很多学生对于课文的事件依旧不能准确地概括。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三个句子学生们都能找到。继而我引导他们:这三句话出现的情景都一样吗?接下来的时间里,便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三个场景,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这三个情景学生们找的也很准确,但难的是如何在这三个情景中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在描写台湾老师和学生上课学习国语的情景中。一读,让学生自由读,尝试揣摩语调情感;二议,启发学生概括情景内容:学习国语。把握情景特点(严肃、认真),感受情景表现(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笔一画”“很认真,也很吃力”“一遍又一遍”“火热的”“真挚的”等词语的意思)。三读,通过示范读、对比读、集体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逐渐加深体会,并真切再现台湾人民心灵深处真挚的爱国之情。

此处还跟学生们讲了“光复”一词,并拓展了历史知识,学生对于这类课外知识很感兴趣,每每提及时都会异常认真安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出现在作者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情景中。

在讲解这一个场景时,我并没有深入,只是质疑:为什么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为什么会对我表示欢迎?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说出与“爱国心”相关的意思。这个环节时班里的几个顽固分子已经开始吵闹了,并且影响了周围的学生,课堂效果很差。整顿纪律之后,我就直接告诉他们,是由于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

如果要让学生体会的更深入,应该抓住“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一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这动人的情景”是指什么?(2)从哪些表现可看出“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3)“这动人的情景”为什么能吸引我?(4)教师和孩子对“我”的表现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借以承接上文情景,理解本段情景,体会作者此时此景中被唤起的强烈感情,体会台湾师生由此产生的学习国语的光荣感、自豪感。

接着抓住“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更起劲”等词语的情感导向,指导学生反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作者此时此景的内心中去。最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感受课文中老师、学生和作者不同心境和同样深厚的爱国之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出现在课文结尾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后的情景中。这次出现,既是与上文呼应,也是全文的总结,更是作者爱国之情的最高升华。而这句话所在的意义段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我出示了日本人的画像,让学生感知原本的礼堂里挂的都是这样的人,你会有什么感觉?接着出示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对比呈现,让学生自己说说此时的感受。学生们在看见这一系列的图片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禁议论纷纷。

接着我让学生们说一说这四个人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们也都能回答出:爱国、都为祖国做贡献、民族的象征等。但在问及此时的“我”有什么心里感受时,学生却只能回答出“高兴、激动”这类词语,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作者的骄傲与自豪。

没提及的:

应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什么叫民族精神?从哪里看出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在结尾处应该出示课文6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那句最简单的话”是指哪一句?为什么说这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为什么说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的全部感情?为什么“想不到”用别的“什么话”来表达?

此时此刻作者和台湾人民一样,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朴实的话能准确地表达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满腔的爱国之情。并且应该采用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体味这种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心灵深处产生同样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

这篇课文我是第二次上,两次上课的感觉相去甚远。第一次是在育英学校执教,整个课堂挺流畅的,学生也都能回答到点子上,虽然当时的我在备课和上课上还是不够成熟,但是那天上完课后我觉得也是一种进步。今天在这里执教,学生们普遍反应慢,语文基础并不好,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吵吵闹闹,心不在焉,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里在整顿纪律,影响了教学思路。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