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时间:2025-11-25 13:06:16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

1.整体感受

这是一本讲沟通的书。

原来,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挺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差。然而,读过这本书以后,刷新了我对沟通的认识,也发现了以前许许多多错误的根源。

一般来讲,广义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而本书中提到的沟通是偏狭义的,即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沟通。虽然覆盖面狭窄了,但却是我们最常用的,对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具有极大意义。

读完本书后,我对沟通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通过传递信息,增进互相了解,努力达成共识。

其中最关键的,是传递信息,这是互相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而恰恰是在这一步上,大多数人栽了跟头。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是造成沟通充满「暴力」的源头。

针对这一环节,非暴力沟通提出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际上,当信息很好地传递,也就意味着彼此真正的了解,至于是否能达成共识,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码,明确了不能达成共识,也是一种共识。

2.知识点

2.1暴力与非暴力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2.2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斯那穆提

“你太大方了。”这是一个明显的评论。我们说话时常常只有评论,而忽略了引出评论的事实。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前半句是观察到的事实,后半句是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区分观察与评论并不容易,我发现,凡是带有形容词或副词的句子,很可能都是评论。观察的句子,则是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比如“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和“欧文在过去五场比赛中一球未进。”

2.3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是一个想法。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是感受。

表达感受的词,实际上很有限,作者建议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比如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感动、满足、放松、温暖等。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害怕、焦虑、沮丧、悲伤、厌烦、不满、孤独、惭愧、遗憾等。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表达感受,让对方感到真诚,降低敌对的心态,让沟通更容易、更顺畅。

2.4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一是责备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2.5请求越具体越好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区分请求与命令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不要试图通过非暴力沟通改变别人,也许,能改变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但是改变不了他们心底的感受和需求。

2.6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别人并不容易,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带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2.7用非暴力沟通与自己对话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把“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是因为……”,这样我们会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2.8如何表达感激

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沟通中总出现问题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传递的信息太模糊,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传达的很准确,实际上对方一头雾水。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底层逻辑是引导对方传递准确的信息,自我表达准确的信息(包括交流、表达愤怒、表达感激等)。

3.对写作的启发

周日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本书,十分顺畅,收获满满。这要感谢作者写得好,我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呢?

3.1干货多。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研究透彻,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可以帮我们提升认识,改变错误的沟通习惯,进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3.2例子多。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和多年心理咨询师,拥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干货配上汤,口感才更佳。还发现一点,几乎所有例子,都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事情从坏变好,满足人心中的善的愿望,读起来特别痛快。

3.3练习题。每一章节的最后, ……此处隐藏13979个字……而当别人在像我们描述观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仔细的体会他们的观察。

另外,随便给别人打标签和评价都会让人不舒服,我们只需要在开始的时候把我们看到的事实描述出来就够了。

当我们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后,我们接下来应该描述这些观察带给自己的感受

妻子说:看到垃圾都在地上,我觉得屋子卫生很差。

例子的中的妻子通过事实描述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作为丈夫应该去体会这种感受,然后询问妻子的需求。

丈夫说:那我现在就开始打扫卫生吧

妻子说:是需要打扫卫生,所以我们一起来个大扫除吧。

妻子此时已经明确了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请求(需求:大扫除;请求:和你一起)。

这是一次非常友好有效的沟通,不仅气氛融洽且有了实质性的好结果。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因为暴力沟通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些沟通又有多少因为我们没有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随意的进行评价、夸大事实、给别人贴标签;同时我们作为被评价的一方也没有学会剥离那些评价而关注对方的真实需要,我们放弃了探寻真相,只想逞一时口舌之快。这样的沟通下去,永远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也不仅仅遵守着四个要素就可以了,作者还在书中说了几个要点:

1.我们不要成为情感的奴隶

我们不需要为他人负责,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不要觉得牺牲自己来满足别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他的伤心事,但是不要责备自己,我们帮助别人是出于关心别人,而不是愧疚或者别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非暴力沟通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即表达自己又关心别人。

2.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应该与自己达成和解,如果希望在对话中关注别人的感受,我们应该从爱自己开始,因为爱自己我们才会在沟通中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把这些都掩盖起来。

3.要警惕感谢,感谢别人有时候也会被别人当成是暴力语言

有些人的感谢会让别人很有压力,因为他在感谢时只会说「干的漂亮」之类的话,上级对下级这样说,下级会感觉到压力。所以在像别人表达感谢的时候,除了说一些感谢,还应该描述他人做了什么给自己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例如:谢谢你,幸亏有你陪我,否则这么黑的.夜路我可回不了家了。

4.合理的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不意味着我们要压抑愤怒,相反我们更要表达我们当前情绪的状态,我们要很明确告诉别人我现在很生气,而我的需要是......。合理的表达愤怒才能使愤怒得以安放。

5.惩罚有局限性,而如果敞开沟通则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小的时候因为做错事,经常会受到父母的惩罚,但是受到惩罚后并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有些事情就算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还是要去做,逆反心理就是在这样的循环里生长出来的。也许家长和孩子来一场非暴力的沟通,明白孩子的需要和诉求,结果会比惩罚之后的结果好得多。

成为一个会沟通的人,别人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沟通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不要让伤人的话出自温柔的口。

这就是我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做的总结笔记,其中还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读后感。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对你的沟通也有帮助,那么推荐你读一读原著。

最后,特别感谢《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5

说到暴力这个词,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也同样觉得这个词和自己无关,由于缺乏认知,我们通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在我们眼中打人、杀人、武力才算是暴力行为,但如果我说“冷暴力”这个词,你还觉得陌生么,你有没有跟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冷战过?有没有在生气时口不择言?如果有,我相信你能理解这句话:情绪和语言也可以很暴力,并且伤人于无形。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非暴力沟通。

我们通过话语表达情绪,大多时候说话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主张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以达到沟通的最佳结果。

它是有迹可循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①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表达感受。

③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提出具体的请求。

假如我有个作息不规律的室友,我睡觉了她还在玩游戏,她打扰了我休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就是:你玩游戏的声音很大声,我有些烦躁,因为现在已经×点了,我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你能不能明天再继续?

这种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它的沟通过程是:

①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观察是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相信比不经大脑的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结果一定更令人满意

但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存在,而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作者将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们常做的行为有:

道德评判。

简而言之,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就是不道德或是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你太懒了!你太自私了!你太笨了!”这些都属于道德评判,它擅长将人分类,好人或坏人、正常人或不正常的人、聪明或愚蠢等。

这样很难让沟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还会召来仇恨。就算被批评的人做出让步,接受批评,也不会是心甘情愿的,而且长久来看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进行比较。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中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人无完人,身处比较之中,总有被比下去的时候。而一旦陷入比较的坑里,我们的关注点就变成了“我没有什么”,而不是“我已经拥有了什么”。其实已经拥有的东西,反而最珍贵。

回避责任。

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准时上班?为什么要按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事实上,这绝对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准时上班、满足老板的要求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保住工作?为了升职加薪?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履行的责任。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自己想要,从自身出发,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庸人自扰。

强人所难。

这是强者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父母、老师、老板,许多人认为这些人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让他们循规蹈矩。他们的常用台词是: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么样。

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变成了逃避惩罚,而不是追求美好生活,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敷衍了事。 回想一下小学做暑假作业时,是不是极尽敷衍之事?

非暴力沟通归根结底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再考虑为了达到这种需要,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