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884.jpg)
[必备]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全国红楼选秀声势波澜壮阔,明年新版红楼梦一定即将出品。心中忽信,读一读红楼梦,可以先温一下故事情节,现在即能悠闲休闲解寂寞,到时候就可以看电视时轻车熟路。倒也省心省事省脑筋。于是到书摊一看,好厚的一本,120回、浩浩800页、瀚瀚百万字,好不喜欢,钱到书回。从此立志读它数次,融会贯通。
初读红楼梦,新鲜又新鲜,好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一部写尽人间繁华、荣辱悲喜、沧海桑田的惊世奇文,不愧中国古典名著,洋洋大作,写作细腻、语句优美。真是多一句不好,少一句不能。读过一篇,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眼前,好一处荣宁二府,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家族,犹如天上人间,恰如仙境般的生活美景,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繁华胜景,美不胜收。
但是,读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书虽厚,笔且好,故事内容却是一般,文细腻,词丰富,却没有惊天动地的高潮起伏,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不厌其烦的一一详述,就是一些繁琐杂务堆积起来的一叠厚纸。尤其文字浩瀚,犹如长江之水,没完没了,越读越多。逐渐使我似乎望而生畏,恨不能一目十行,快些知道结果方能如释负重。
如今,总算读完了,谈到感想,《红楼梦》只能算是有可取之处的小说而已。它迟缓,不干脆,笔墨浪费良多,有大量随手之处。篇幅浩繁,场景却狭小,又过分注目无关紧要的雅趣。更致命的`是,它完全是一部生活流的作品,专注于写实又失之于写实,大量质量不错的细节堆砌起来,却演变成无修无止的唠叨。虽有精到的笔力,但大部分章节却像中国古代那平淡的生活一样,既缺乏情节上的、也缺乏文字上的应有的激越的魅力。倒有一句感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处处是黄梁,美梦醒来腹更空。质本洁来还洁去,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古人有句话: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联系到我们自己,也是广厦千间,居之不过七尺;山珍海味,食之无非一饱。到头来都不觉曲终人散还寂寞。
红楼梦读书笔记2第一次捧起《红楼梦》拜读是在初中,当时读红不别的,仅是想跟饱读史书的友人炫耀我读了而你不曾涉及的领域,《左传》、《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等,只要是史书,好友均有涉猎,时常与之相处,竟妄自菲薄,不能自已,于是决心读红想他日定可与之较量一二,如今想来可笑可叹,笑我当年好胜心之强,叹我当年读书初心之单纯。
如今,功利性阅读、浅阅读、快餐式阅读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一年不曾完整阅读一本书,没有书籍滋润的人是没有灵魂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正是提醒着那些终日奔波忙碌的人们,停下你的脚步,静心,阅读,让阅读带走浮躁,让阅读沉淀下最珍贵的思索。
虽说当年接触红楼梦只是想丰富学识,竟真没料到后来热爱它到一发不可收拾。有人读红渴望见证宝黛爱情悲剧,有人读红为享受曹翁芙蓉泣露的唯美表达,而我读完红楼感受有三:
其一,全书表现手法,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读一个词一句话定能让你解出两个词三句话来,每次阅读都会再三感叹曹翁笔法的巧妙。每一个人名、地名等均引用谐音,隐晦地诉说着红楼的结局。就拿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来说,警幻仙姑一杯“千红一窟”一杯“万艳同杯”皆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解释,开篇便是“哭”与“悲”的寓意,红楼全书的基调定是悲情了;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又是“原应叹息”的谐音,这定是作者对红楼梦中女子的最好表达。“谐音寓意”的手法几乎贯穿全书,先后铺垫做的仍是天衣无缝。有袭人与蒋玉菡通过宝玉交换汗巾一回,暗示结局二人终成眷属,又有怡红院夜宴群芳一回,红楼女子抽签行令,宝钗抽到的是唐人罗隐《牡丹花》诗中“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不仅是宝钗这个“冷美人”的.真实写照,全诗最后两句“可怜韩令成功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也暗示她的结局甚至和林黛玉的关系。以上种种实例还有未曾列出的情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尽心的安排,精巧的构思,难怪曹翁曾自叹道“字字得来皆是血”啊!
其二,全书读完,宝钗形象深入我心,最为欣赏。记得之前在红学会里抛出一句“我是宝钗党”的话时竟只有一人予我支持,人人都说宝姑娘工于心计,冷漠狠心,是封建卫道士的典型形象,我却想为她喊冤,因为我从红楼梦中读出了宝钗的“外冷内热”和“身不由己”。艳冠群芳的特点不再赘述,“任是无情也动人”便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这是宝钗警言黛玉尽量少阅《西厢记》等杂书,是为了保护黛玉,并自此开始送燕窝与病中黛玉。还有宝钗暗自帮助湘云筹办菊花社、后又救济邢岫烟等段落,都是宝钗善良的体现。自幼丧父,哥哥薛蟠不学无术,于寡母相扶相依,寄人篱下,在大观园又要处处谨慎,而这谨慎处事又让读者以为其左右逢源,实在可惜。总之,宝钗能随波逐流又能坚持己心的特质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也不得不使我敬佩宝钗之惊世才华、善良敦厚、知书达理、进退得宜。
其三,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最终命运因红楼梦后二十回手稿不慎迷失,读者也未曾可知。但从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可知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古训即可从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得到印证。无论任何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咱们既不能为一时的停滞而懊恼,因为有时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有时咱们也不能站在人生巅峰时刻时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因为“登高必跌重”,保持冷静的头脑,去面对新的开始。这正是我在读红后的最大体会,红楼梦中朴素的哲学思想相信对每个读者来书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一书博大精深,绝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完全呈现出读后之感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3四大名著我们都阅读过,但是你的感受是不是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呢?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情感。但是对于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来说,我想我们赋予的情感一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就好像红楼梦那样,阅读了很多…
四大名著我们都阅读过,但是你的感受是不是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呢?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情感。但是对于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来说,我想我们赋予的情感一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就好像红楼梦那样,阅读了很多这些方面的书籍很多时候都是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一个人阅读的心境会比较宁静,如果是几个人一起讨论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红楼这部小说不知道曹雪 ……此处隐藏7791个字……《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急,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入,对幻想的追逐也更加执着。
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期,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行防止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力量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莫非不值得庆幸吗?
红楼梦读书笔记13我用目光扫过那本书,安静,沉谧;尘埃在岁月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间透露出这本红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卷寥寥数言,为我们展示了亦真亦幻的红楼世界。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庭的落寞史。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初识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却也容颜姣好,端庄贤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石前盟终不敌金玉良缘。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颗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娇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过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她只好寄情诗词,在文字中寻找真谛,排解愁绪。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隐隐心疼。“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似眷,似水流年。”那时的她,一定冷到了极点,犹如一枝秋菊,俯仰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清香,滋蔓了她的一生。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的,她高洁地离开了这个尘世,焚稿,断痴情,她流尽了一生的眼泪,只为了报答前世的恩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对于宝钗,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是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完美无瑕。我个人很欣赏她,但她的身上有极大的功利思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的柳絮词隐藏了她内心的青云之志。
相比黛玉香消于陨,宝钗的结局也令人心痛,本是如花的年龄,本是要让人怜爱的岁月,却只夜夜对着明月孤独,惆怅。难以想象,那一个个夜晚,她一个弱女子,如何熬过,宝二奶奶外表风光无限,可她内心苦痛几人知?
王熙凤,果断、泼辣,心肠狠毒,害死尤二姐,坏事做尽。但我对她怀有深深同情,从另一个角度讲,她是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把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遭亲人背弃,只有平儿尽心侍奉,也是可怜呀。
湘云是我最钟爱的女子,她可爱,呆萌,纯洁,极其灵秀;她憨厚,朴实,爽快,不拘小节。“醉卧花下,红香散乱,蜂围蝶绕,香梦沉酣。”她醉卧芍药裀,极富浪漫主义气息。可惜,如此“真善美”的女子,到头来还是一场春花秋月之梦。
红楼女子,都是人如初见的开端,悲画扇的结局。
千古红楼,如一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14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了望图书角,又发觉了《红楼梦》这本书,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忆回忆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重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美丽,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爱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最后,还是以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