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5-11-27 13:06:1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荐)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傅雷家书是一本由一封封信组成的书,内容充满了父母的深爱和正确的教育观。对于这份家书,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读完傅雷家书,我被深深地感动和启发。傅雷先生在信中对子女们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关怀,他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期盼和教导。他强调了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追求人生的真善美。通过这些信件,我可以感受到傅雷先生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他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智慧、有良知的人。傅雷先生的教育观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想,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他鼓励孩子们勇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并在困难面前保持坚持和勇气。同时,他也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只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幸福快乐。同时,这份爱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家庭和教育,明白了父母的期望和教导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好。总之,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母爱和正确教育观的珍贵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学会珍惜父母的爱与教导。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读后傅雷家书,感慨良多。

傅雷作为一个父亲绝对的优秀,能够作为傅雷的儿子更是福气不浅,在傅雷的悉心栽培下,傅聪二十岁已经是举世闻名的钢琴家。可以说没有傅雷的严格教育,傅聪不可能那么早就成功的。

那时候的物质十分的匮乏,但是傅雷每天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笔耕不辍,在短短的二十年间给后代留下了极大的精神财富,而反观自己,还处于一个为了挣钱而挣钱的目标中,自己的衣食早已无忧,但是却过着动物似的生活,想像自己都快奔三了,还是在为了挣钱而或者,还活在最低级的`需求阶段……

再看看身边的人们,好像大多也是这样过的,挣钱买房子,然后买车子,然后呢,吃喝玩乐直至老去……

我在想人生能否过的更有意义一些呢,比如教育下一代、写本对社会有意义的书、等等能给人类增加幸福的东西……

人生苦短,时不我待,是时候想想自己后续怎么走自己的路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家书,他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处的经典范例。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们都会发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音乐方面,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名曲;语言方面,我们又因傅雷是位学贯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学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单词……

当然,重点不止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傅聪的感情与态度,与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里,他永远以朋友的身份与傅聪进行着书信往来,谈人生,谈艺术,谈古今,谈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常常令我在读书时击节称赏,忘我地大叫一声:“哇!怎么这样有远见?”当他听说儿子每天在异国他乡独自练琴八小时,他便告诫傅聪要把心态放平,放松下来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当他听说儿子将面临考试,他便劝说他不要再没命地练琴,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超常发挥;当他一天天写着信,却收不到傅聪的回信时,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书中,傅雷终于收到了傅聪的回信,他说:“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与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由此可见,精确数字的背后,是傅雷的认真,严谨的性格体现,更是一位父亲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与牵挂。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傅聪一定很感谢他那如师似友的父亲吧!我想。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随着八十年代的初版面世,《傅雷家书》已经成为流行的经典,不光是在当时,至今,这本书都成为必读的名著,而且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发挥了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通俗易懂,总共摘编了傅雷先生与两个儿子从1954年至1966年XX月的186封书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从事翻译工作,他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法国闻名文艺理论家种历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除了这个职业,他还是闻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而且,更高贵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所有的性格和品质: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初受到迫害,遭到各种形式的凌辱,傅雷先生都以自身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而且,正是傅雷先生的这些高尚品质,使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出人头地,不但多才多艺,还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治学严谨、诚信笃行的高尚品格。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贵。就例如他对于“八股文”的观点: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傅雷先生不但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对人格的写照再次毫无遮掩的流露出来。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傅雷先生的警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爱的不同于常于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

一本《傅雷家书》,表现的并不只是傅雷先生对他两个儿子的教诲,还在于反映广大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成绩不是第一位,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有了不错的人品,才能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像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会发现原来世界上到处都留下了爱的足迹。

总相信傅雷先生的“家富富不过三代”,常学习傅雷先生爱国爱民、诚信笃行的高尚品质,永希望傅雷先生的一席话能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向傅雷先生致敬!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我突然想起初中读过的《傅雷家书》。文中主要写了傅雷和他儿子的书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读完后我感受到傅 ……此处隐藏8713个字……育儿子该如何去做。

在大的方面,傅雷劝告儿子:“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批民众,换一种精神氛围,不知不觉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表达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灵中最优异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边学来的精髓,都重要紧抓住,深深地种在自己性格里,不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一直不变。那样你才能把特有的特色培育得厚实。”叮嘱儿子;“你要学习的不不过在音乐,还要在行为、态度、礼貌各方面汲取他人的优点。”要求儿子:“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傅雷的家书中并不是都是在“说教”,也波及到了许很多多的琐碎小事,比如,写信的时候字号要小点、用薄点的纸张以省张邮票、邮票贴在哪儿才不至于掩盖信息;托人带去伤风药粉并叮嘱儿子要每三小时服用一次;揩拭眼镜的方法等等。身为父亲的傅雷还一心一意地为儿子供给必需的学习帮助。

在我看来,《傅雷家书》能够说是父亲母亲教育孩子的典范之作。在傅聪二十多年的国外生活中,他经历了喜怒哀乐、低谷和绚烂,作为父亲的傅雷用一封封充满深情的家书陪同着儿子,在儿子经历事业的低谷时,赐予无穷的鼓舞,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儿子迎来事业的绚烂时,直指孩子的缺点,激励孩子更进一步。

我总认为我那年仅两岁的儿子年纪尚小,管制得多了即是在克制他的天性,却不知正是我这种可怕的思想使得他的性格出现了一点点的“独特”(犟得很,性情大)。书中摘录的第一封家书作者便提到巴尔扎克的话语:“有些罪过只好补赎,不可以洗漱!”第二封家书中作者再次说道:“跟着你难过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只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一直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些话在我的心上狠狠地划下一笔,如若我持续以年幼不懂事为由,任由儿子自由发展,结果不行思议。是否是到了中学,他也会成为我们口中的“问题学生“呢?这些是我们身为父亲母亲最不肯意看到的一幕。

希望各位父亲、母亲都来读读《傅雷家书》,跟着傅雷学习教育的方法,实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并纠正,力争帮助孩子在正确的成长航线上航行,不致于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傅雷家书》第一版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我手边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20xx年的新版,较之旧版新增了三十四封家信,增添部分多数为傅雷夫人朱梅馥所写,话题集中于家庭,婚姻,对远方儿子的挂念,平淡而深挚,可见挂肚牵肠的天下母亲之心。

全书最后是傅雷与朱梅馥遗书的影印件,时间定格于1966年9月2日夜,就在当夜,二人双双自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昭天地。那是中国文化史上惨痛的一页,也许对于身处在那个时代惊涛中的人,它只是众多悲剧中的一幕,无数无辜灵魂的呼号与呐喊,也无法唤醒深沉的夜。而对于傅聪,傅敏而言,他们在一夜之间失掉了一个世界,永远失去了抚养他们,教育他们,指引他们,督责他们,慈爱而高尚的双亲。弥拉(傅聪的儿子)还穿着奶奶亲手编织的毛衣,却再也不可能亲眼见到他的奶奶。1958年傅聪自波兰出走英国后,傅雷和自己的儿子就被意识形态的`深深大洋所隔绝,现在他们真的被隔绝在两个世界了,一个是阴,一个是阳,永无相见之期。我们已经无法分辨,究竟哪一种隔绝才是乐章中最悲怆的段落。

多年后,陈村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他和傅雷住在同一条江苏路上,生命中有十二个年头和傅雷的生命重合,然而始终没有见过傅雷。陈村曾在图书馆借阅《欧也妮?葛朗台》,但那本书没有封面和扉页,没有译者的名字,他也不知道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就是译者的家,小小的花园内曾种满怒放的月季。在书房里,傅雷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孜孜矻矻,勤勉不辍,翻译《幻灭》,翻译《艺术哲学》,用精致端整的楷书为儿子整日抄写整章《艺术哲学》,写几十万字的家书。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夜停止了,花园内的月季被粗暴的手连根拔起,书房内的山水画和条幅撕成碎片,践踏在无知的脚下。一个艺术家精心构造的理想世界,自溺于黑暗的洪水。

楼适夷1981年为此书做的跋,言词之间似乎极力为傅雷父子申辩,称傅雷是爱国的,“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正在日益浓厚”,傅聪“始终没有背弃过他的祖国”。如此的辩白在手舞真理巨棒的人面前是何其的苍白,其实原本什么都不必说,一切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如今辨伪真”,真正应该解释的人在那里沉默不语,想依靠沉默的黑暗来隐藏自己的行踪,只有人格的光辉能够照亮阴暗,辉映历史。

傅雷走了,为了自己人格尊严的誓言,乌云将长久的将阳光遮蔽,不知道在那一刻,傅雷有没有想到《约翰?克里斯多夫》,是否依旧相信乌云不能永远湮没太阳。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傅雷先生的《家书》中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多封家书,这些家书读起来亲切又温暖,纯真、质朴的文字让人好像在面对面同他对话一般。傅雷夫妇给傅聪的谆谆教诲,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字里行间中都透出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爱。

通过《傅雷家书》,我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也许他们不善于用言辞表达,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虽然有些举动微不足道,但是真正的爱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而是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但他们不会叫一声苦,不会喊一声累。有时,父母也许对我们严厉了点,但是他们对我们严厉,其实是为了我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我们向父母发脾气时,是否应该想一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呢?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