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课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三个儿子教案 篇2一、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重点:目标二
学习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二)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三)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附:板书设计
三 个儿子
聪明有力气 嗓子好 没有特别的地方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案 篇3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 ……此处隐藏12037个字……吧!
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
师:你们真是多才多艺,希望待会都表现出来,好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三个孩子,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巩固识字,整体回顾全文:
1.师:首先,本课的生字朋友们要来考考大家,还认识吗?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我会读”)
生:练习读、指名读下面词句。
①“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②“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是吗?看看谁爱动脑筋。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师:你们俩的问题差不多,是在问为什么三个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深入地学习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三、研读课文:
师: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
1.出示第2──6自然段
(1)师:自己读一读,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
生自己读这部分。
生汇报。
师: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真不错。
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的孩子。
(2)指导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
生:妈妈很高兴。
生:妈妈很自豪。
师:那你来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吧!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是啊,这人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多了不起呀!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孩子多让妈妈引以为豪!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谁还能读出来妈妈自豪、得意?加上表情、动作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这就是妈妈,儿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师引导生齐读这个妈妈说的话。
师:这就是妈妈,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生读。
师:这就是妈妈,为儿子骄傲、为儿子自豪──生读。
三个儿子教案 篇10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的妈妈爱你吗?你的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
反思一下:作为妈妈的儿女,我们曾为妈妈做过什么?
今天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板书课题:23.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述说。由反思进入到课题的揭示,留给学生学文过程中读中感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读边看插图,听完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带着不明白的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说说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师在黑板贴示生字卡片)
既聪明又有力气 嗓子 拎着水桶 晃荡 沉甸甸
(选择个别重点字进行指导)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巩固识字成果
(生字的学习经历 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巩固识记的认识过程,尽可能的建华、明了,最多的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机会)
再次大声,稍快速地读课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可以动笔划出答案: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在三个妈妈眼里,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
(边听边想边划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学生听读后回答:1.课文中的人物——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板书)
2.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有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三个妈妈说话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前两个妈妈的话显出自豪、得意,语速快、语调高,第三个妈妈的话显得平静,语调平稳。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课文内容)
师生四人分角色朗读1—6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四人小组练习后展示成果。
谈话过渡:通过学习1—6段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确实是有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不是这么认为的,老爷爷是怎么说的呢?
指导朗读第13段老爷爷说的话,读好反问的语气,读出意味深长。
(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13段,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愿望)
同桌讨论、交流,可以动笔划划: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见了哪一个儿子?
借助课文9、10、11段帮助理解: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有优秀的品质、美好的心灵,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别人,这样的儿子才是好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向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引领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再进行语言训练,讨论课文的中心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解决了课文地重点问题,一箭双雕)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通读全文,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
老师小结,点明课文内涵。
布置作业,延伸课文内容: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想?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回顾上节所学: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交流上节作业: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写字指导
指导把字写正确,重点指导易错字:“荡”字是上下结构,“拎”“桶”“膊”字中的点不要漏写。
指导把字写美观,学生认真观察范字,老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