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5-08-23 21:42:08
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中全面感知平行四边形现象,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3.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一、(出示主题图)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主题图,图中都有些什么物体,这些物体

都反映出一些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正是我们本单元所要研究和学习

的.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

小组活动

探索、感知

探索新知 1.拉一拉。

师: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可以拉成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师:说明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板书:易变形)

2.画一画,比一比 。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观察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抽生演示测量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课件演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量一量,填一填,说一说。

师:先给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编上号。每位同学都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然后填表。

长边 长边 短边 短边 边 ∠1 ∠2 ∠3 ∠4 角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交流,然后讨论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作好记录。

全班汇报。你们组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

师:几组同学的汇报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们有吗?

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征?

总结: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学生操作

抽生汇报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独立观察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操作,先拉平行四边形,再画。

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抽生汇报

学生发言,其余注意倾听。

独立思考,汇报。

1组:我们发现左右两边的长都是……,上下两边的长都是……

一组对角都是……,另一组对角都是……

2组:……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后即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 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靠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 ,“议一议” 以及“随堂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加以应用和巩固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呈现真实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关于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长方形,并且让学生回忆有关它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里有两个图形,请大家先测量有关数据,再计算它们的面积。(图略)

生活动后汇报如下:

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1)平行四边形底6厘米,另一条底4厘米,它的面积=6×4=24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底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6×3=18平方厘米

二、否定错误猜想

1、师:计算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可以肯定其中必定有错误。请大家看清楚,每种猜想的意思,然后作出判断。

你觉得哪种更合理?能不能举个例子,证明哪种是错误的。

生:我觉得可以用底乘底来计算。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如果把一条底边拉直,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底。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老师,我不同意这样的想法,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压扁,它的面积难道还是24平方厘米吗?

2、师:(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始终没变?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面积边了,而两条边的长度始终不变。所以用“底乘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错误的。

师:在平行四边形变形过程中,随着面积的变化,什么也同时发生了变化?(再次演示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

生:(兴奋地)高!

师:现在,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高有很大的关系。

3、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生:把平行四边形多出来的三角形剪下来,补到另一边,看出长方形大,平行四边形小。

师:变成长方形后,面积大小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那么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办?

生: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是6乘3来计算,而不是6乘4。

生:6是长方形的长,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底,3是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宽,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

师:这位同学把“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转化成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利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归纳计算方法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任意拿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怎样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课件演示,出现几种拼法(略)

师:这几种剪拼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先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在剪拼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公式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对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沿着底边上的高剪开,一定都可以拼成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们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底,用h表示高,那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h。

四、反思探究过程

师: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什么新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