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鉴赏重点语段,体会李白语言魅力。
2、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3、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学习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情怀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学习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情怀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李白的诗,比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温故是为了知新,今天我们将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梦中游历天姥山,和朋友离别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范读,正字音,商讨句读
2、梦游天姥吟/留别
3、标画出梦境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板书:梦前、梦境、梦后
四,读课文,品鉴梦境
1、诵读梦境部分
思考:本部分描绘了哪些画面?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情感?
(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味画面的特点和诗人饱含的情感)
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1)、第2段“月夜之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愉悦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清幽、愉悦、急切
(2)、第2段“日出之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面对此景,心胸为之开阔,襟怀为之敞开,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到了傍晚都没有察觉。
壮丽、豪放
(3)、第2段“傍晚之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天气急剧变化,画面变化多姿,惊心动魄,内心惊恐万分。
恐怖、害怕
(4)、第3段“晚上之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仙人们齐聚一堂,老虎弹琴鼓瑟,鸾鸟驾车,热闹非凡。读来让人无比惊叹,沉醉其中。
神奇、惊叹
小结:
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浪漫神奇,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让我们集体诵读诗歌,再次感受这奇妙的梦境。
2、研读“梦前”和“梦后”部分,探讨李白入梦的原因
(1)、梦境如此美妙奇特,可是,诗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让学生在诗中找答案)
明确:
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以“瀛洲”衬托天姥山,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表达了对天姥山的向往。
神奇、高大、向往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反抗、愤激
(2)梦后部分还能读出哪些情感呢?
明确:失落、伤感
(亦如此、虚幻的梦、人生如梦)
小结:刚刚通过诵读,我们知道梦境是美妙的奇特的。入梦不仅仅有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
五、研读探究,把握内涵
关于梦的内涵,历来有两种说法:
1、理想世界的象征
2、宫廷生活的反映
同学们探讨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联系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
无论是“理想的象征”还是“宫廷生活的反映”,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梦境到最后都会幻灭,梦境的幻灭也就是理想的幻灭,短暂的政治生活的幻灭,但是李白却能够不向世俗低头,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亢的呼喊,这是非常难得的。李白就是李白,不愿为了名利而失去自由,丢弃人格。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意当奴才的李白,最终选择了凝神傲立,傲岸不屈,这就是李白人格的伟大之处。
六、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再现画面的美,体味情感的美,感受人格的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梦境中的某一画面,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2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同学们,看这幅对联写的是谁?(李白)对于诗人李白,我们并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前几天,我们刚刚读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里面有两句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在这里用“梦”类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借“梦”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明 ……此处隐藏7621个字……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 语 天姥, 云霞明 灭(4) 或 可 睹。
越地人 谈到天姥山, 云霞忽明忽暗 有时能够目睹。
分析: 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 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 (山 西)、南岳衡山(河南)
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
分析: 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
第一自然段: 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
我欲因 之(9) 梦吴越, 一夜 飞度镜湖(10)月。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 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分析: 开始梦游。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
谢公(12)宿处 今 尚在,渌(13)水 荡漾 清(14)猿啼。
谢灵运 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分析: 山间水,山中猿。
脚 著 谢公 屐(1), 身 登 青云梯(2)。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半壁 见 海 日,(3)空中闻 天鸡(4)。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分析: 半山见闻。
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千岩: 重叠的山岩。万转: 山路弯曲不断。不定: 没有定向。
分析: 山花迷人。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殷:(yǐn) 雷声,此处用作动词,作“震动”讲。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栗:(lì)颤抖,使动用法。惊: 震惊,使动用法。层巅: 重叠的山顶。
分析: 巨兽怒吼。
云青青(8)兮欲雨, 水 澹澹兮生 烟。
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澹澹: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分析: 水天情景。
列缺(9)霹雳,丘峦崩摧。
电内雷鸣, 山峦崩塌。
丘峦: 山峦。崩: 倒塌。摧: 断裂。
分析: 雷电逞威。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分析: 别有洞天。
青冥(11) 浩荡 不见底, 日月照耀 金银台(12)。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
分析: 山中楼台。
霓为 衣兮风为马,云之君(13)兮纷纷而来下。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霓: 虹的一种,主虹外边的虹,内红外紫,称霓。
分析: 天空降下仙人。
虎 鼓瑟兮鸾回车(14),仙之人 兮列如麻。
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分析: 仙人众多。
忽魂悸以魄动, 恍(15)惊起而 长嗟。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悸: 心惊。嗟(jiā): 叹词。
分析: 梦醒惊叹。
惟觉时(16)之 枕席, 失向来之 烟霞。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分析: 醒来时一切消失。
第二自然段: 详写所游梦境。
世间 行乐 亦如此, 古来万事 东流水(1)。
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此: 指诗人梦游天姥的奇遇。
分析: 慨叹人生如梦。
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君: 指东鲁的朋友。且: 将。青崖:青山。
分析: 要过神仙日子,去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开心颜: 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分析: 游名山胜境,其意在此。
第三自然段: 梦醒后的感想。
四、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七言古诗)
3、消极因素:
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当时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4、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