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10-05 17:24:19
【荐】小学数学教案

【荐】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 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掌握10的组成。

一、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电脑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它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

导入: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呢?

2.在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见过10?

这些10 都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把两个手拿出来,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啊?(还有10个脚指头)

3.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请小朋友把直尺拿出来,谁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图(在数的顺序中,也是这样,10在9的后面)

(2)那么到底9和10,谁大谁小呢?

三。出示图,9○10

出示手势(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呢?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 摆红花卡片

请每位同学拿出10张红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两组。

看谁能摆得更多。请摆得最多的同学上讲台摆。

“如果这样乱摆的话,很容易遗漏一个,所以,我们在摆红花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来摆。”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巩固组成:

(1) 小老师领读;

(2) 去掉部分数,(开火车)

四、课中休息

五、写数字10

我们已经学过1和0的写法,那么10怎么写呢?请看老师示范:(电脑边演示边讲)

10占两个字格,顺序是先写1,再写0,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10的认识》。

(1) 请同学们把右手拿出来,跟着屏幕一起写。

(2) 打开书P55,在书上描写10。

六、巩固发展

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玩,好吗?

去之前,我们要排好队,10个人一队,每人一张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顺序排好。你们会了吗?请10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如果这样排的话,队伍太长了,那么请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牵手,看谁最快。

好,现在可以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聪明屋。聪明屋里正在举行“小博士”的评比,我们要不要参加啊?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题目呢?

在○里填上>,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刚才哪些同学答得最快阿?你们被评为“小博士”。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个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进去。

老师先给你们示范:

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对,看看谁能穿过地道。(练习10的组成)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张10元钱的游戏券,你们会怎么玩呢?(附表格)

七、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我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10,知道了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还学了10的组成;10的用处,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

小学数学教案2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计数方法。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并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1.关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开始,为了能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创设了“拔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为参加拔河比赛的人分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复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注意有条理地呈现教学内容,系统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整理,有层次、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知识的层层递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卡纸、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28页例2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2)自主选择分组标准。

(3)展示交流分组的'结果,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4)讨论分组的意义。

2.制成统计表。

3.体会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小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数据加起来的总数是一样的。

小学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

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

自主学习: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连接( )和 ……此处隐藏10925个字……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

(2)举例观察

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

(3)交流概括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

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环节

(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xx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

(生述)

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自学感悟环节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

预设:

生:一年有12个月

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生:xx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xx年的?(生举手)

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

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师介绍平年和闰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

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

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

(生看)

师:会数了吗?

(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

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儿歌法。

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

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题:)

重难点突破环节

(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

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

(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重难点检测环节

(课件出示练习题:)

《【荐】小学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