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1教学目标:
1、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学具盒、涂色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记
一、 游戏导入,自主探究
1、上节课我们一起找了有关图形的规律,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完成的很好。进行“智力闯关”游戏。
2、第一关
3、第二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按怎样的顺序摆的?(留给2分钟独立思考)
观察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想法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师:哪个孩子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第三关
○○○○○○○○○○○○○
师问:观察图形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拿出你的学具摆一摆,小组说一说
哪个孩子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组数的规律。下面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
(二)引导探究,认识数的规律
1.讲故事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2、探索:(1)出示:1471013□□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数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3.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出示小猫耍盘子
师:这是谁在表演什么节目啊?
师:这只小猫在耍几个盘子?第二只呢?......
师:你们能猜到下一只小描耍几个盘子吗?
师:看来,有一部分同学猜对了,还有的同学没猜对。那你们先小组讨论一下,你选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认为他这样想对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图)
2、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一会儿就分析出了答案,看来通过讨论你们的思维都受到了启发。
四、创新求异,拓展思维
1、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2: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369...
黄色:14710...
绿色:25811...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并按规律在黄花处摆上相应的图形
小组合作学习
预计学生回答:
生答:与前面的排法不一样
生2;红圆后面比前面多
......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预计学生回答:
生答:能
(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
预计学生回答: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学生实际回答,比预计回答发现少一些,但能发现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加以引导。
生:小猫耍盘子!杂技!
生小组讨论
预计学生回答:
生:我是这样想的:第一只小猫耍1个盘子,第二只小猫耍2个盘子,盘子的个数相差1;第二只小猫和第三只小猫耍盘子的个数也相差2,第三只和第四只相差3,所以我觉得第四只小猫和第五只小猫耍盘子的个数也应该相差4,所以第五只小猫耍11个盘子。
学生实际回答,比预计回答发现少一些,教师加以引导。
小组合作
学生动手创造规律
合作交流,学生拿数字卡片动起来,按规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动情歌唱《找朋友》。
活 页作业:
创造者一号
1、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变化不一样.
2、小小设计师--画项链
用学到的知识,有规律地画一条漂亮的项链送给最喜欢的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2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 ……此处隐藏13206个字……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1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