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8-06 17:24:14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咱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

(播放小裁缝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

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

三、探索实践,建构新知

1.认识尺。

小朋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

(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刻度0表示起点。(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

(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认识)

2.认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吗?

自己说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

还有谁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说一说。(师注意纠正第一个学生: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在投影上指出来。

(停一会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着课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划比划?

这个小正方体每条边的长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不能动,哦,轻轻抽开它,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自己试一试。

把你比划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动,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比划,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划得准不准。

(4)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了,找找咱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学生说到的第一第二个教师拿出尺帮他量一量。)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咱们手指的宽度大约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为什么认为它是2厘米?(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自己说。)

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还有谁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学生回答,2个)

伸出小手比划出2厘米。

小朋友比划得挺准确的,你还能找到几厘米?指着尺子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说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个1厘米是3厘米。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都从0开始)你们为什么都从刻度0开始?

②(不是从0开始的)你数得真仔细,从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数一数)还有谁也找到8厘米了?哪种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还有谁找得长一些?

看来,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我们一般都从刻度0开始看起,这样非常方便!

(6)看,这枝铅笔长几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线段呢?

(7)刚才小朋友认识了1厘米,还知道看几厘米时一般从尺的刻度0开始。现在厘米和尺是咱们的好朋友了吗?和咱们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样?请出咱们的好朋友。(师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

(师举起cm卡片)还把它送回去。(示意学生放回抽屉)

咱们认识了直尺、厘米,现在和好朋友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5、第一关:量一量。(课件出示)

(1)准备好了吗?(停一下)

(出示学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这条最长的边是几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

谁想上来量。

(没有对准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这样量,你有什么意见?

(一般把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看另一个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师举起纸)再量一量方格纸的长边是几厘米,比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放歪,师随意把尺往方格纸上一放。)尺子这样摆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觉得在量长度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量:对准放平。)

(3)再来量一量手掌宽和一拃长。(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宽时要五指并拢,从最宽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这个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说说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吗?(更接近几厘米?)可以说大约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点点呢?接近几厘米可以说大约几厘米。

(4)你能像图上这样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约是几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写下来。(师下去指导学生量)

这就是咱们身上的尺,每个小朋友手不一样,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缝和小裁缝,他们的一拃也不同,咱们要记住自己身上的尺。读一读,记一记。

真棒,恭喜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课件演示)(耶!)下面进入第二关。

6、第二关,画一画 ……此处隐藏2863个字……/p>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